崇明区以“七个一”工作法开展“乐龄申城·我是社区协理员”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日期:2025-07-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和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的重要回信精神,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在人民城市建设中的优势作用,崇明区精心谋划并实施了“瀛洲六早联动 晚晴协理先锋”主题行动,以“七个一”为抓手,引导广大老同志在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等方面发挥余热。

 

 
 
 
 
 

系统谋划一个实施方案,

绘就乐龄志愿新蓝图

 

紧扣离退休干部所能所愿与社区村居所需所盼,按照市委老干部局、市委社会工作部、市老龄办的部署要求,牵头区委社会工作部、区老龄办等部门制定《崇明区“乐龄申城·我是社区协理员”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方案立足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实际,围绕“红色引领、粉色和谐、绿色振兴、蓝色数智、金色余晖”,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活动原则、责任分工、工作要求等,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结合,鼓励各单位、社区结合实际探索特色化实践路径,形成了“全区一盘棋、上下齐联动”的工作格局。

 
 
 

精准实施一批志愿项目,

搭建老有所为新舞台

 

聚焦“五色”内涵,精心策划并发布一批可操作、可持续、可见效的项目清单。红色突出政治引领,以点单送学形式开展“四讲”活动,组织精通党务工作的离退休干部党员指导新兴领域党建,引导老同志就近参与社区共建共治。粉色倡导和谐社区,分别围绕“和美家庭、和睦邻里、和乐成长”主题,鼓励志愿者在宣传家风文明、守望邻里伙伴、关心教育下一代方面发挥作用;绿色助力乡村振兴,依托“三看”活动、人民建议征集、早寻访等途径,收集社情民意、引导正向舆论、积极建言献策。蓝色畅享数智生活,持续推进“G生活”、“E行动”,通过智能手机辅导、智能技术定点咨询等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积极宣传反诈知识、巡查不良信息,清朗网络空间。金色展示夕阳余晖,拍摄并宣传红色研学点志愿讲解、书本推介微视频,开展文艺下乡活动等,更好传承红色基因。

 
 
 

深度激活一个银发人才库,

挖掘银龄智慧新宝藏

全面梳理整合离退休干部志愿者专业特长、服务意愿等信息,动态更新“银发人才库”。围绕“社区协理员”活动涉及的理论宣讲、关心下一代、党建指导、文明宣传、法律咨询、体育艺术、社区治理、矛盾调解、数字辅导、乡村振兴等领域筛选匹配人才。通过“项目发布+人才匹配+公开招募”机制,组建“十大员”队伍,为志愿服务项目精准输送骨干力量,实现银发人才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和高效化利用。

 
 
 

创新唱响一首主题歌曲,

凝聚志愿精神新共鸣

向离退休干部征集创作瀛洲社区协理员之歌。歌曲作为凝聚广大离退休干部参与热情、传递乐龄共治正能量的文化符号,生动诠释“社区协理员”活动的深刻内涵,展现老同志“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精神风貌。通过“瀛洲晚晴”微信公众平台、文艺汇演等线上线下渠道广泛传唱,不断增强活动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感染力。

 
 
 

精心设立一个宣传专栏,

展示协理故事新场景

在“瀛洲晚晴”微信公众号,开辟“协理社区”宣传专栏。专栏设置“晚晴先锋”(优秀典型事迹)、“晚晴手记”(老同志心得感悟)、“晚晴剪影”(活动精彩图文)等子栏目。通过定期更新,以文字、图片、短视频多种形式,全方位、立体化、持续性地宣传报道活动进展、特色做法、感人事迹和生动成效。着力把专栏建设成为展示崇明银龄风采、推广工作经验案例、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窗口。

 
 
 

广泛选树一群优秀典型,

激发见贤思齐新动力

 

结合“乐龄申城·早上海·崇明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在各志愿服务领域深入挖掘选树一批贡献突出、表现优秀的先进个人和集体。通过推荐“双先”、制作专题宣传片、推送宣传专栏等方式,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在广大老同志中营造学先争优、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积极发动一批协同力量,

构建结对共建新格局

 

 

依托自身优势,积极链接各方资源,推动形成多元协同的生态圈。持续拓展“瀛洲爱晚晴 叶脉润银杏”四同四结对项目内涵,推动更多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志愿者团队与村居、机关、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建立结对共建关系,为老同志开展志愿服务提供活动阵地、知识培训、服务关怀、反馈渠道等多元保障。联动职能部门与群团组织,加强与社会工作部、民政局、教育局、工商联、妇联等部门紧密协作,在项目设计、资源共享、活动共推上形成合力。联合区文化旅游局开展民宿和非遗文化传承地寻访、联合区妇联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融合社区社会组织与志愿者,引导离退休干部积极融入社区各类志愿团队、兴趣组队、业委会等,并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实现银发力量与社区内生力量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增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