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六大员 共筑中国梦

发布日期:2015-01-08

    “桑榆未晚、为霞满天”,为充分发挥老干部在宣传党的政策、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的作用,城桥镇党委通过“三个一批”,即从本地区较有影响力的老干部中请一批,从退休老师中选一批,从党员服务中心退休人员中聘一批的方式,选出了十多位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老法官,成立了桑榆志愿者宣讲团。

一、积极筹备,搭建宣讲平台

宣讲团前身是几名退休党员组织的志愿团队,他们自发给社区党员群众上党课。但由于没有组织和经费的支持,讲师团很快就办不下去了。城桥镇党委及时为宣讲团提供了帮助,一方面帮助宣讲团扩大队伍,积极挖掘社区老年教育资源,邀请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法官、老劳模加入进来,另一方面镇党委安排镇党员服务中心做好宣讲团和各村居委的沟通联络工作,同时由镇党委为宣讲团颁发聘书、提供活动场地,并提供活动经费。

宣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必须取得社会的支持,赢得群众的广泛参与。镇党委注重舆论先行,把宣传工作做到位。基层党支部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宣讲团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广大党员群众也都积极参与,每次宣讲,党员群众秩序井然,认真听课,做好笔记。他们说:“宣讲团给我们讲课,为的是提升党员群众的政治理论素质,这不仅是镇党委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员群众的愿望。”

二、创新思路,提高宣讲质量

镇党委指导宣讲团创新工作思路,宣讲团成员根据自己的专长提交宣讲专题,由党员服务中心编印好菜单,下发给各单位,让各单位按照需求进行“点课”。

在讲课内容上,桑榆志愿者宣讲团采取“个性化”的方式做好备课工作。“个性化”党课突出吸引力,授课教师及时了解社区党员关注什么、想了解什么,让党课教育既有“味”又有“料”。为达到这一目标,在镇党委的组织下,宣讲团多次到村居社区开展调研,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地了解情况、采集素材。在素材上选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起听众的共鸣,提高宣讲效果。比如,宣讲团在调研时发现,江山社区的居民蔡美珍无微不至关心自己的公婆,值得宣传和推广。于是宣讲团把她的事例编成了小故事,在党员群众中进行宣讲,在社区中营造了孝亲敬老的良好风气。

为了提高宣讲团的讲课质量,镇党委定期组织宣讲团成员学习研讨,交流探讨授课心得。有时老干部们会为讲课的形式过程或内容展开热烈讨论,你提建议,我出主意,集思广益。镇党委还组织宣讲团成员到其他地区学习,向兄弟团队学习开展活动的方法、授课经验,并到市县委党校听报告,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

三、建立制度,确保宣讲规范

镇党委为桑榆志愿者宣讲团制定了一整套流程和活动方案,分别明确了镇党群办、镇党员服务中心、村居党支部和授课教师的具体职责,对筹备、讲课、反馈等各个环节都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一是建立评比制度。建立宣讲团讲课台帐,每堂课结束后都邀请听课的党员群众现场给党课质量和效果打分,并将打分的结果定期公布,在宣讲团内部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

二是建立督查制度。镇党群部门多次听取有关宣讲活动的情况,一起到现场督导。看群众反响是否好,讲课氛围是否浓、村居党支部活动组织是否到位,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是建立考核制度。镇党委根据宣讲团的老师讲课情况,制定了考评表,由镇党群办、党员服务中心、村居党组织以及听课的党员群众为每位老师综合评分,给得分高的老师给予奖励。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城桥镇桑榆志愿者宣讲团的老党员们共同的目标。在服务社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自己收获的是欣慰和快乐。他们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感染了身边的家人和周围的群众,教育下一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城桥镇桑榆志愿者宣讲团已宣讲234场次、参加听课的党员群众达18000余人。宣讲团获得了“崇明县优秀志愿服务队”、“2013年度上海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崇明县城桥镇党委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