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江浦路街道重新解读“四个就近”内涵 实现老干部工作的转型发展

发布日期:2015-06-17

推进社区老干部工作“四个就近”工作已10多年了,离休干部融入社区、加强“两项建设”、落实“两项待遇”等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离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老干部工作在新形势、新条件下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有必要对“四个就近”的工作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深化,并提出一些看法。

一、“四个就近”的内涵已发生变化

根据江浦路街道存档资料,十年来,社区老干部各项数据都发生了显著变化:2004年居住在本街道的离休干部有287人,平均年龄76 岁;2014年6月底统计,离休干部尚有184人,平均年龄已达85.6岁。前后相比,老同志不仅年龄上了一个台阶,所有人都由古稀进入耄耋;而且健康状况都处在不断下降的过程中,尚能称为良好的只有42人,占22.8%  ,差和极差的占77.2%  。

(一)就近学习

从调研和近几年工作中掌握的情况看。(1)尽管有一定数量(约占64%)的老同志非常愿意参加社区老干部学习小组活动,但由于健康原因,他们坦承现在已难以坚持。十年来,社区正常开展的“四个就近”学习活动,目前能参加的老同志越来越少,有些已难以为继。(2)学习组长年事已高,难以胜任老干部学习活动的组织工作;有的组长去世后无人接替,学习小组也就成为有名无实的空壳。(3)近年来,居民区党组织对安排离休干部活动顾虑重重,生怕万一发生意外“责任重于泰山”,对老同志本人和家属子女都无法交待。

(二)就近活动

近些年,“双高”老同志的主观愿望与体力不支的矛盾凸显,不少老同志自主活动范围已缩小到自家周边,能正常参加活动的仅有7%,其余外出活动都要靠专人陪护。以前深受老同志欢迎的形势报告会等活动,目前都已难以开展。

(三)就近得到关心照顾

据统计,离休干部普遍患有一种以上老年性疾病,身患多种疾病、常年卧床的老同志逐年增多,晚年生活中的各类特殊困难随着 “后双高期”的到来也日益增多,需要得到社区个性化关心照顾的越来越多。

(四)就近发挥作用

近年来,虽然大部分老同志还能在社区参与爱心帮困、慈善募捐等公益活动,但能在社区实质性担任“六大员”(党的政策宣传员、社会道德示范员、和谐社会促进员、教育后代辅导员、社会风气监督员、社区文化倡导员)的老同志尚不到10%。

二、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思考

当前,老干部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老干部工作的思想观念、政策措施、工作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老干部。

(一)在“就近学习”方面

老干部工作部门要适应老干部“双高”带来的新变化,要从耄耋老人的生理角度去开展老干部的学习活动,要探索离休干部“就近学习”的新思路、新载体。这两年,我们安排老同志学习,在形式上,已不再鼓励集中学习,不片面追求出席人数,而是鼓励老同志在家自学,把以前为少数老同志送学上门的做法,变成为绝大多数老同志送学上门;在内容上,把领导的工作通报、专家的形势报告等制作成音像资料,分送给老同志在家收听收看;在讨论交流上,提倡多议少写,不鼓励长篇发言,不强调系统性、理论性,不要求写学习体会,减轻老同志的负担;在学习效果上,注重适应老人特点,顺其自然,求真务实。

(二)在“就近活动”方面

老同志不能外出参加活动的人数加速上升,而且还会有突发情况出现,所以我们在安排老干部活动时,不再继续对“就近活动”提出以往那样的次数、人数等要求,而是以人为本,小型休闲,力求符合老同志的生理特点。

(三)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方面

问题具有普遍性:一是养老问题。目前,大多数老同志都选择居家养老方式,这里除养老机构不足、服务不到位、费用较高等客观因素外,老同志传统观念“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老窝”也起着重要作用。可是,住家又要面对自己照顾不了自己,子女顾不上或不愿意照顾,称心保姆难找等尴尬处境。因此,有些老同志手里捏着钱,但过着并不令人羡慕的“低质量”生活。二是医疗保健问题。近年来离休干部看病住院频率迅速增高,尽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干部提供了热情周到的医疗服务,但社区医疗条件毕竟有限,有些特殊用药须去三级医院才能配到,而且一次配药量最多两周,因此老同志只得经常跑三级医院,同时住院难也未彻底解决。医疗保健仍然是大多数离休干部关注的首要问题。三是老同志面临身后财产分配等一系列涉法问题。对老同志及其家属来说,身后财产分配是一件涉及个人隐私的敏感问题,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涉法问题,大部分老同志不愿主动向外人询问这类法律事宜。所以老干部工作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依法开展老干部个性化服务的工作理念和意识。四是老同志的精神慰藉问题。离休干部年高体弱、行动不便、社交日少,孤独感、寂寞感日益加深,特别是没有兴趣爱好的老人,缺乏精神寄托,希望每天有人陪伴,而有些老人又恰恰相反,自我封闭,不愿与外界接触。做老同志的心理疏导工作,除了专业心理医师和社区志愿者外,更需要老同志的亲人子女密切配合,需要社会的协同合作。

(四)在“就近发挥作用”方面

调研显示,离休干部因年龄、健康原因,能参与社区发挥作用的已屈指可数,“力不从心”已是老同志的普遍感受,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因此,我们不再像以往那样鼓励和号召老同志去发挥作用。我们和老同志都认为:老干部的政治优势和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多种体现方式。要树立不拘形式、不计规模,只要对人民、对社会有益就是发挥了作用的观念;要把发挥作用的主战场从社区转移到楼组、邻里和自己家中。老同志说:“我们从周边群众做起,从自己家庭子女做起,不去追求低级庸俗生活情趣,不参与赌博、传销、邪教活动,不对社会上出现的负面言论、歪风邪气随声附和,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这也是在发挥作用。”我们认为这不是降低发挥作用的“门槛”,而是实事求是发挥了老干部的作用。

三、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机制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四个就近”的工作,应随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发展,除了“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应继续保持并强化外,在其他三个方面应有所修正和改进。要在巩固和提升离休干部晚年生活幸福感的前提下,提出一些新的工作思路,这样才有利于促进老干部工作的转型发展。结合工作实践,我们对目前和将来一段时期的工作方针提出 “两个继续坚持”的建议:

(一)继续坚持离休干部基本政治待遇原则

要坚持尊重和满足老同志的政治需求,根据离休干部思想变化和身体状况的实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鼓励、理解和保护老同志展示自我价值的精神需求,用现代化手段拓展老同志的活动空间,争取让老同志足不出户就能体验适应耄耋老人生理条件的种种活动乐趣,享受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

(二)继续坚持离休干部生活从优照顾原则

健康长寿是每位离休干部第一位的任务。老干部工作部门应该不断打造和提升为老干部服务的新机制,丰富服务的新内涵,推出服务的新举措。如加大关注老同志个人生活满足感的力度,加大关注老同志身体及医疗保健状况的力度,加大对老同志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等等,为满足离休干部不断增长的晚年生活需求多创造有利条件,在排忧解难中提升离休干部群体的整体幸福感。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