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老干部大学社区教学点开展老干部就近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日期:2015-07-03

随着老干部“四个就近”的不断深化,杨浦区委老干部局依托区老干部大学社区教学点,推进老干部就近学习,更好地发挥了老干部大学对老干部的思想引导作用。本文仅对近几年社区教学点的工作进行梳理,同时对今后开展老干部就近学习进行思考和展望。

一.社区教学点开展老干部就近学习的做法

杨浦区老干部大学(简称大学)成立于1988年3月,20多年来,学校多次被评为上海市老年教育先进集体,2012年荣获“上海市示范性老年大学”称号。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自己特色,主要做法是:

(一)稳步推进,“点—片—面”辐射网络逐级形成

1.一校三址,形成核心。学校现有两个校舍,西部位于锦西路,东部设在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内;2008年又与宝钢冶金老干部大学共同办学, 联合班设在宝钢冶金老干部活动中心内。学校目前共开设政治经济、古文、书画、声乐、电脑等各类专业44个班,每学期招收学员1000多人次。

2.四点四片,横向到边。随着离休干部日趋高龄,学校根据形势变化,从2003年起,将全区12个街镇划为4个片,每片选择一所条件较好的老年学校,与之携手共建教学点,实现师资、课程、生源、场地、活动等方面的资源共享。

3.星罗棋布,纵向到底。在大学成立25年之际,对五角场镇、平凉、四平和殷行四个教学点以外的其余8个街镇“区老干部大学社区教学点”进行授牌,从而实现全覆盖,形成了以区老干部大学为核心、 以四个片区为支撑、以12个社区教学点为基础的三级办学网络,为老干部就近学习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二)百花齐放,教学点品牌特色逐渐凸显

1.“政经班”引领模式。政经班是区老干部大学最具特色的课程。 随着离休干部“双高期”的深化,我们打破原有的固定课堂模式,把政治理论读书班、时事形势讲座办到社区,送到老同志家门口。同时,在五角场镇、平凉、四平、殷行四个社区教学点开设“社区老干部政治理论读书班”,每次办班邀请片内所有老同志参与听课,受到广泛好评。

2.“学习团队”凝聚模式。学习团队是学校开展就近学习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校主动拓展第二课堂教学空间,先后成立了电脑、声乐、沪剧、时装、交谊舞等学习团队。同时,鼓励引导各个社区教学点根据老同志的兴趣爱好成立学习团队,如:四平社区教学点邀请同济大学外籍留学生与老同志开展外语沙龙活动;殷行社区教学点的“老干部读书沙龙”风雨无阻地坚持学习多年;平凉社区教学点的“嘎讪胡”聊天角吸引了社区老干部纷纷参与。

3.“社区文化”带动模式。将社区教学点融入社区文化建设是学校开展老干部就近学习的重要途径。一些社区教学点已拥有较成熟的文化理念,如:平凉社区教学点成立了长青助老团队,学员为孤老、独居老人提供关爱照顾、心理慰藉等服务内容;大桥社区教学点以“学在大桥下、长在大桥下、美在大桥下”的“桥文化”为特色,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江浦社区教学点与复旦大学社政学院共建“居民家门口的学校”,推进“数字生活”课程建设。

(三)资源共享,校际间互动平台逐步建立

1.共办纪念活动。学校与社区教学点紧密合作,积极开展有政治意义的纪念活动。近年来,先后举办了“我与世博同行”征文演讲比赛、“颂歌献给党—纪念建党90周年歌会”等活动。2013年,我们组织学员参加上海市老干部大学举办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征文活动,有30位学员获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2.共建展示舞台。学校与社区教学点积极互动,联手开展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组织举办了钢琴交流演奏会、校园文化艺术节、沪剧时装秀等,同时组织社区教学点参加上海老年教育艺术成果展、上海市老干部艺术成果展等。学校还利用宣传栏定期展出各社区教学点的特色课程,如五角场镇的剪刻纸、平凉社区的布艺画、四平社区的书画,充分展示老干部学员的风采。

3.共享人才资源。学校充分利用区域内名校多、师资多的优势, 聘请复旦、财经、理工等高校优秀教师来社区教学点授课,同时引进宝钢、电气等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师到社区教学点任教,提升了社区教学点的课程水准。我们还鼓励学校教师深入社区教学点、居民区授课,如古文班教授到社区开设古诗词讲座、保健班医师进社区开展医疗咨询,实现了师资力量在校际间的互助共享。

二、社区教学点开展老干部就近学习存在的问题

1.工作体制不够顺畅。社区教学点全面铺开后发展不平衡,分管领导和分管科室就有多种模式:一是由街道社发科统一牵头开展工作;二是社区学校由社发科分管,老年学校由社保科分管,日常教学工作有分有合;三是社区学校、老年学校两块牌子,实际是老年学校开展日常教学;四是社区学校、老年学校两块牌子,实际是社区学校开展日常教学;五是社区学校、老年学校各自独立开展教学。由于分属的条线不同,工作对接比较困难。

2.管理服务不够到位。调研中发现,各社区教学点硬件到位、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经费充足,但软件未跟上。一些社区教学点管理相对松散,管理人员不够规范,没有日常考勤等制度作保障。学校和社区教学点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也没有联系制度等。

3.教学力量有待加强。社区教学点的师资力量不足,有的老师是志愿者,授课内容、质量不能满足老干部的高层次需求;有的退休教师虽具有一定资质,但随着他们年龄增高,逐渐力不从心。社区教学点开设的课程侧重于养生保健、娱乐休闲等内容,缺少政治理论、国际形势、人文素养等课程,难以满足离退休干部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对社区教学点开展老干部就近学习的思考与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全区开展抽样问卷调查,召开社区教学点工作座谈会,走访部分社区教学点师生,对今后社区教学点开展老干部就近学习工作,形成了初步思考与对策:

1.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我们将从“三化”方向完善制度:一是领导重视规范化。要积极争取各街镇分管领导对老年素质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提出社区教学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各街镇的分管领导和社区教学点工作的联络员,使社区教学点开展老干部就近学习责任到人、制度落地。二是管理服务制度化。已制定《关于加强杨浦区老干部大学社区教学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工作原则和组织机构,使社区教学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三是资源配置最大化。积极争取区教育系统、老龄委、老干部局以及各街镇的经费支持,加大对各社区教学点的投入,尤其是向条件相对薄弱的社区教学点倾斜。

2.加强交流,搭建平台。要以人为本,满足老同志文化养老的需求,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品牌特色上下渗透。把最具特色的政经班普及到所有社区教学点,引导老同志做时代主旋律的“传播者”;也要把社区教学点的优秀教程引进学校,如平凉的数码摄影提高班、大桥的京剧脸谱等,使学校课程更趋于特色化、现代化。二是学习团队上下互动。进一步建立与社区教学点学习团队的联系互动机制,将组织更多的学习沙龙、兴趣团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组织社区教学点的优秀团队走进市、区层面展示交流。三是教学载体上下拓展。学校将与社区教学点共同建立网络天地、健康论坛、文艺午茶等教学新载体,吸引老同志就近参加学习活动,相互交流切磋技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加强合作,整合资源。积极打造富有特色的高质量社区教学点,是开展老干部就近学习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到“三个充 分”:一是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利用“情暖夕阳”杨浦老干部联席会、杨浦老干部活动联合体、区关工委“五区联动”等平台,与区域内的高校和央企合作,开展理论研讨、联合办班、组织学术团队参与社区教学合作;科学安排培养计划,对社区教学点的教师和办学人员进行轮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师资库、课程资源库等,便于优质师资、优质课程实现共享。二是充分吸纳社会资源。吸纳社会工作者参与教学工作,聘用热爱老干部工作的人员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开展志愿者服务积分试点,提高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引入社会组织参与,使更多项目普惠老同志。三是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整合杨浦区域内公益机构、国有企业的闲置空间,采取联办、合办、委托办班等多种形式,建立长期固定合作关系,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吸引更多的老干部学员。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