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关工委以“中国梦”引领立德 树人的实践与研究

发布日期:2015-06-2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十八大报告为高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为高校关工委如何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时代主题,有效地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创新立德树人的方式方法,提高立德树人的实际成效是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

一.以“中国梦”引领立德树人的意义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道路的高度概括,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这一根本宗旨的一个新表述。教育是助推个人成才、社会发展、民族富强的动力。因此,以“中国梦”引领立德树人,把“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以“中国梦”引领立德树人,是青年大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理想信念等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的事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中国梦”教育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以“中国梦”教育引领立德树人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二)以“中国梦”引领立德树人,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中国梦”的提出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创新,是理想信念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发展,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以“中国梦”引领立德树人,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到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来,以中国精神为引领,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使大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

(三)以“中国梦”引领立德树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教育梦”,对于高校来说,“教育梦”就是“育才梦”。以“中国梦”引领立德树人,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一代又一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让大学生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用“中国梦”激励“青春梦”,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二、关工委以“中国梦”引领立德树人的实践

上海师范大学关工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组织老同志和大学生开展“倾情关爱下一代、老少共圆中国梦”系列活动。

(一)情系学子共谈“中国梦”

为把“中国梦”主题教育引向深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老同志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充实讲课内容,校关工委组织老同志开展了“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集体备课会。集体备课会后,老同志配合主渠道在学生中进一步宣讲“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帮助青年学生理解“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现实意义及其实现途径。

(二)老少同堂共话“中国梦”

在“中国梦”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校关工委老同志深入学院,通过座谈会、讲课、报告等形式,与大学生共话“中国梦”。老同志与大学生面对面诚挚地交流,使得大学生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思想认识,更加明确了自身责任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薪火相传共读“中国梦”。

校关工委开展了“学理论、读好书、薪火传”读书活动,组织大学生阅读《“中国梦”学习读本》等书籍。读书活动中,老同志辅导学生阅读书目,与大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沟通思想,帮助学生提升理论素养,深化“中国梦”的认识和理解。

(四)齐心协力共筑“中国梦”

各学院关工分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校院两级关工委老同志以“中国梦”引领立德树人,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融入“中国梦”的教育中,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引导大学生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

三.对以“中国梦”引领立德树人的进一步思考

在实际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相比较传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大学生对于“中国梦”教育的内容更容易接受。通过开展“中国梦”教育,老同志进一步了解了青年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使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更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感。当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在今后实践活动中需要改进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开展“中国梦”教育活动各部门之间衔接不够

关工委、学工部、宣传部、党校等部门都各自围绕相关主题开展教育,如果各部门能积极对接,共同宣传、共同举办活动,或者主动参与,指导和帮助关工委开展活动,或许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活动的形式不够丰富,内涵不够深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形式已经无法满足青年大学生的需求,教育活动应该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创新形式、丰富内涵,与时 俱进,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情况。

(三)活动覆盖面不广,学生参与度不够

在面临一校多区、新校区偏远的情况下,老同志要从市区赶到位于郊区的新校区,而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有时集中在晚上,使得老同志开展活动不便。因此,活动开展覆盖面不广,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中国梦”的教育对于大学生具有很好地引导、凝聚和激励作用,在深入开展以“中国梦”引领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认识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探索“中国梦”教育活动长效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校要进一步重视开展“中国梦”教育活动,要充分认识以“中国梦”引领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在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中,不能简单地开几个主题班会、举办几个大型活动就了事,而应该想方设法将“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教育体系之中,贯穿教育的全过程,要积极地探索“中国梦”教育的长效性。

(二)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探索“中国梦”教育活动与其他活动相结合“中国梦”主题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及时将“中国梦”的最新内涵与表述、理论成果和现实成就作为深化教育的生动素材和内容。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要注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与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以及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只有使之与其他活动相结合,才能使“中国梦”教育活动不断地向深度、广度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拓宽“中国梦”教育活动的覆盖面“中国梦”视野开阔、内涵丰富,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高校要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广泛宣传“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要运用微博、微信、易班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覆盖面,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中国梦”教育,激发全体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中国梦”教育的影响力。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