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www.shlgbj.gov.cn
发布日期:2016-05-24
嘉定区新成路街道现有离休干部28人,副处级以上退休干部125人。 此外,还有众多的企事业单位退休的中层、基层干部近千人。近年来,新成路街道针对辖区离退休老干部人数较多、相对集中的实际情况,将老干部工作与“楼组党建”有机结合,把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在居住地发挥作用,作为街道及社区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完善机制、创新载体、搭建平台等措施,使离退休干部在推进社区党建、服务社区群众、关心下一代等方面起到了独特作用。如何让这些离退休干部在街道创新社会治理进程中发挥更大的潜能,如何让离退休干部们在加强基层社会建设方面起到其独有的特殊贡献,如何让离退休干部最大限度地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已成为各级党组织及社会方方面面所关注的课题。要回答上述三个“如何”,前提是要对街道离退休干部这一群体的优势、劣势有一个全面、深入、透彻及精准的了解与把握。如此,才能够扬长避短,在发扬光大优势的基础上,努力消解劣势,把握劣势向优势转变,进而达到离退休干部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无遗漏、无盲区的终极目标。
一、离退休干部的优势浅析
(一)政治优势明显
我们新成路街道的离退休干部普遍党龄较长,从政经历较为丰富,他们政治立场坚定,对党无比忠诚,使命感、责任感强烈,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上保持高度一致。这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街道离退休干部们立足于社区、居委及楼组,通过一个个“读书读报小组”、“百姓讲师团”,向广大居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居民辩证地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得失;正确地看待反腐及“前腐后继”问题等等。由于离退休干部就来自于居民自己的社区、小区,再加上宣传者自身的品行及宣传中的技巧方法的灵活运用。相对而言,离退休干部在这方面的奉献,更容易得到居民的认同,有时甚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看,离退休干部的政治优势,至少在目前是没有任何业余群体所能替代的。
(二)经验优势很强
街镇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居民自治。由于是一项全新的探索实践,尚无现成的答案可照抄,此时,“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虽然,新成路街道目前的居村一级领导文化程度均不低,但从深层次上分析,在经验上面或多或少稍欠“火候”。而离退休干部们曾长期从事党务、政务以及企业管理等工作,也积累了相当的管理服务经验,可能在具体的内容、理念等方面,略显滞后于时代,但万变不离其宗,任何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本质只是相近的。也正因为如此,街道在今年的居村改选中,在一定范围内听取了离退休干部相关的意见建议,居村班子搭好后,各社区村又主动与各自辖区离退休干部们一起探讨居民自治的新途径、新思路,既达到了“扶上马送一程”的目的,带好社区村新一届领导班子,又为离退休干部增添正能量提供了一个继续发光发热的广阔空间。
(三)威望优势显著
社区居委会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各式各样的人才聚集。但如果没有形成整体,充其量只是一颗颗“珍珠”而已,如何将“珍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根耀眼的“项链”,行政命令或其他手段肯定是行不通的,也有违于“志愿”准则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离退休干部的个人威望和个人魅力了。这不单单是因为离退休干部们在各自的社区居委德高望重,口碑很好更重要的是,众多的离退休干部已经在社区发挥其一技之长, 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有了离退休干部的表率作用,各种贤才人才想不跟上也难。这就是离退休干部的威望优势之所在,更是街道、居委独特的资源优势。确实,离退休干部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有时并非要轰轰烈烈,只要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引领、感召作用即可。
(四)人脉优势弥足珍贵
街道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全过程。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至少目前我们还很难否认,如今仍是一个“人情社会”,熟人、熟面孔好办事的现象也客观存在。虽说居、村也是一级基层组织,但从广义上看,还相对弱势,在对外打交道时,还会有诸多的不顺畅(包括人为的障碍)。而离退休干部们由于其在位在职时已积聚起了广泛的人脉,由他们出面沟通协调相关事宜,有时真的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抛开程序、规范等因素,光从结果上看,其实这也是离退休干部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途径之一,毕竟,居村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群众,为了居民。
(五)家庭优势潜移默化
客观地看,大多数离退休干部都受过一定的教育,文化程度较高,并且其在职时工作、收入稳定。故一般情况,他们的家庭较少因经济原因发生争端,对老人能够做到孝顺(考虑到社会影响);对小辈能够约束及正面引导。所以离退休干部们的“家风”、“门风”普遍能得到居民们的认可,尽管这只是某个人、某个家庭的个体行为,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健康、清明的“家风门风”,还是能对和谐社区建设起到特殊的潜移默化作用,尤其是在大力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如此的家庭优势更能引发“滚雪球”效应,引领居民圆幸福安康的“中国梦”。
二、离退休干部劣势简析
(一)身体原因
以离休干部为例,他们普遍年过八旬,要他们再发挥已然是力不从心了。从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这一理念出发,换一个角度思考,离退休干部的身体健康,同样也是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因此,各级组织在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的问题上应慎之又慎(尤其是离休干部),除非是本人要求,家属同意,并且要始终把握“适度”这唯一的原则。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给党和国家的老干部事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思想原因
从广义上看,离退休干部服务社区,也是一名“志愿者”。不排除有一些较为年富力强的退休干部有“到站了”、辛苦一辈子该享享清福了等想法。我们认为,这也完全正常。换位思考一下,让一个曾经风光无限、指点江山的老干部,转而与居委的大叔大妈打交道,一下子转不过弯来,是可以理解的。当务之急,是做好自己的工作,提升离退休干部对社区居委的认知度,如此才能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的离退休干部在社区居委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而霸王硬上弓,才是老干部工作之大忌。
(三)家庭原因
影响离退休干部投身社区居委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另一个因素是家庭、老伴或小辈。调研中发现,少数的离退休干部家属还有一个“面子”问题,他们片面地认为,自己的老伴、父母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原来大小也是一个“人物”,假若“沦落”到居委针头线脑、婆婆妈妈等琐事杂事中,好像是“掉价”了,有失身份了。虽然这种现象并不普遍,但应该承认,还是有一定比例的。
三、劣势转化为优势的若干思路
街道当前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巩固已经形成的优势,并努力将其发扬光大,同时,从辩证的眼光看待所谓的“劣势”,以深化改革的勇气与决心,创造性地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一)正面的宣传教育依然是重中之重
街道及社区居委应通过各种各样途径方法,让若干尚未“出山”的退休干部理解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如人退休了,可党员的身份永远不会退休;不当领导了,但干部的社会义务并不会随之消失等等。有理由相信,老干部们的政治素质毋庸置疑,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到了家,离退休干部一定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社区这一“新家”怀抱。
(二)街道及社区居委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离退休干部在社区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坦率地分析,只是“情分”而非“名分”,故一切还要以志愿、义务为前提。对此,我们千万不可求全责备或埋怨、不满,即便是老干部们已经承诺、答应的内容,考虑到其年龄、身体以及家庭等因素而“违约”,我们也应该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予以无条件地包容。唯有如此,才能消融离退休干部们“上了马就下不来”的顾虑,真正让其在服务社会社区中收获的是愉悦,而非压力。
(三)让离退休干部在社区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还有一个人尽其才,提供合适舞台的问题
比方说,请一直从事党务工作的老干部,去从事为民服务中的一些技术性工作,就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了;反之,使一些原先从事专业领域的技术干部,去组织调解、宣传等工作,也似乎有那么一点点别扭。虽说可以边干边学、角色转换,但由于老干部的年龄、习惯等限制,毕竟有那么一些不合时宜,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统筹兼顾,尽最大努力为老干部们量身定做一个舞台,让其充分施展才华,而不是“放到篮子 都是菜”。
(四)让离退休干部在社区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进程,从本质上看,应该是一个双向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街道社区居委为居民(包括离退休干部)给予政治上的关心、生活上的关爱,是天经地义的,只有服务上的尽善尽美,才能暖了人家的心,进而反哺于社区。反过来,街道社区居委只是单方面的规定要求,而忽略了大量基础性的配套工作,只会“冷”了离退休干部的心,无法形成互利互补、相得益彰的互动效果,使各项工作打了折扣。
扫码安装
上海老干部APP
扫码关注
上海老干部公众号
扫码关注
关心下一代
www.shlgb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