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制宜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海市——长宁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7-02-10

上海市长宁区关工委成立于1988年12月。目前,全区从街道(镇)、居民区到楼组,从教育、卫生、建交委、政法系统到区机关,都建立了关工组织,已形成了完善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络。全区各级关工组织有1372个、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志愿者有6100多名。自1991年12月以来,长宁区关工委已连续6次荣获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命名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多年来,在长宁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上海市关工委的指导下,我们根据区委和上级关工委的工作要求,结合青少年的实际,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因人而异,因需施教;上下联动,左右协作;调查研究,不断探索”的原则为指导,在全区青少年中切实持久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第一颗扣子”,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能力;引导优秀的高中学生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特殊青少年学会怎样做人处事,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是非识别能力。

 

我们根据不同群体青少年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并采取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一、着眼于广大中小学生,开展普遍化教育

 

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容为重点,提出培育和践行要求,对全区中小学生普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的做法是:

 

1、确定主题,编写教材。我们根据形势任务和重大节庆纪念活动的要求,每年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并编写好教材。近6年来,我们精心编写了6本材料。2011年是建党90周年,我们开展了“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编写了《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的宣讲材料,对青少年进行爱党教育;2012年是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我们开展了“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编写了《学习践行雷锋精神,像雷锋那样做人》的宣讲材料,激励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号召,我们开展了“老少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编写了《坚信复兴路,共圆中国梦》的宣讲材料,对青少年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2014年,我们又编写了《弘扬中国精神,共圆中国梦想》的宣讲材料,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中国精神的教育;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开展了爱祖国主题教育活动,编写了《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的宣讲材料,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16年,是建党95周年,我们编写了《奋斗的历史,辉煌的成就》,对广大青少年开展“学党史、学国史,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这些宣讲参考材料,融入时代新要求,挖掘先进新典型,贴近学生新视角,为教育落到实处创造了条件,也为老同志宣讲提供了服务,受到广大老同志的欢迎。

 

2、组织队伍,进行宣讲。我区关工委于1990年3月成立“五老”报告团,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20多年来,队伍不断调整、充实和扩大。目前,有报告员400多名。报告团成员中,有为建立新中国出生入死的老战士、老党员,也有为建设新中国作出过贡献的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每年初,区关工委都组织报告员进行学习培训,并根据报告员各自的优势,安排他们进学校、进社区,向中小学生进行宣讲。我们请有丰富革命和建设经历的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名誉团长、上海警备区老领导、老将军阮武昌、张立志和中共长宁区委老书记李仁杰等“五老”,讲坚持理想,坚定信念,实现中国梦;我们请革命先烈的战友和亲人、第一个报道刘胡兰英勇就义事迹的兰州军区原文化部长赵戈、党的早期领导人刘伯坚烈士的儿子刘豹、《红岩》小说“小萝卜头”的姐姐宋振西等老同志,讲革命先烈不怕牺牲、为革命而英勇献身的故事;我们请“南京路上好八连”第二任指导员王经文、热爱和熟悉雷锋事迹的唐盛武等老战士、老干部讲“好八连”和雷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故事。先辈们可歌可泣的人生经历和老同志情真意切的讲述,如声声春雷,震撼着年轻学生的心灵。他们深切地感悟到:是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创建了新中国,建设了新国家,为后来者铺砌了实现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大道。“革命自有后来人”,要决不辜负前辈的期望。仅近5年来,报告团成员深入学校、社区,共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7300多场、聆听者计416500多人。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团2012年6月荣获“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3年6月荣获“上海市理论宣传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5年11月,上海市委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区关工委在会上介绍了经验。

 

3、创新方法,形式多样。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开始的传统报告式,发展到现在的宣讲互动式、寻访座谈式、老少结对读书征文点评式、演讲比赛式和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如全国道德模范、原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高级记者、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名誉团长顾泉雄,运用自己拍摄的影视片对青少年进行爱党、爱国、爱人民教育;又如区“五老”报告团成员、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新泾镇关工委老少结对读书指导组组长庄关通,他在《光明网》以“舟子放歌”为网名,在《光明社区》开了博客。2011年2月来,先后发表关于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博文750多篇,至今年5月,点击量达90多万人次;2013年10月以来,他在上海“老小孩网站”,以“老舟子新放歌”为网名,结合网上热点与孩子们进行互动,先后发了247篇博文,很受孩子们欢迎。“这个老师一点都不老土”,孩子们很愿意和这样的“网络大咖”交流心得。2015年1月,庄关通被《光明网》“光明社区”评为年度精英博主。

 

4、开展活动,实践体验。日常生活实践在培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养成功能。近5年来,我们重视发掘社区教育资源,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要求,组织青少年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寻访革命足迹”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青少年开展“感恩”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爱心;组织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清洁家园、维护交通、关爱孤老、慰问劳模、帮困助学等活动,让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从内心深处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逐步将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着重于优秀高中学生,开展专题化教育

 

高中阶段是青年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化。长宁区关工委于1991年6月,与团区委共同创办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在优秀高中学生中播撒马克思主义种子。至今已坚持26年,共办班23期,1400多人结业。近五年来,我们继续探索,不断总结,坚持发展,主要做法是:

 

1、教学老师,聘请老同志言传身教

 

在“马读会”教学中,我们坚持聘请一批离退休老同志,担任“马读会”的特邀老师和指导老师。我们聘请了4位德高望重的张立志、阮武昌、李仁杰、王经文等老同志担任特邀老师,请他们向学员讲自己人生奋斗的故事。我们还聘请了上海市中学特级政治教师秦璞等15名有专长的老同志担任指导老师,主要负责授课辅导、讨论引导等工作。

 

指导老师们以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理论修养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传播真理,言传身教,启迪、影响、激励青少年;以深入浅出的辅导、解疑释惑的引领、认真细致的评点,把青年学子领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殿堂。他们不顾年高体弱,积极参加“马读会”的各项活动,与青少年同读书、同听课、同参观、同访谈,他们辅导读书、引导讨论、激励实践、点拨人生。学员们在听取了老同志的讲课、参加了座谈和走访老同志等教学教育活动后,深为老同志的丰富经历、坚定信念和思想境界所感染,从老同志身上学到了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感受到了薪火相传的人格魅力,领悟到了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祖国的人生取向。

 

做了34年教师、当了21年班主任的上海市中学政治特级教师秦璞,退休时,学校约请他继续延长聘期5年,报酬优厚。但他毅然决然地来到没有报酬的“马读会”,做了一名指导老师。用他自己的话说:“作为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精神是我一生的支柱;作为政治老师,对年轻人进行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非常必要;把这些大道理转化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好思想,为他们今后走好人生道路开启一扇正确的门,这是我人生的追求和快乐。”

 

2、教育内容,安排三个专题与时俱进

 

“马读会”的教育内容,紧密结合形势发展,不断充实完善,形成了三个专题。第一专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科学理论精髓”是教学的基础。让青年学员了解马克思伟大的一生及其历史贡献,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主要内涵,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员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同时又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发展进程。

 

第二专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是教学的重点。让学员了解我们党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帮助学员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提高学员对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认识,增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的意识和责任。

 

第三专题“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引青年人生之路”是教学的目的。帮助学员正确认识什么是理想信念,初步划清理想与空想、理想与职业等问题的界限。引导学员以老一辈共产党人和当代优秀青年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志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紧密结合,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实践,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马读会”三个专题的教学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着眼于在树根立魂上下功夫。

 

3、教育方法,探索实践“四个结合”

 

“马读会”在教育方法上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马读会”教学大纲,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集中授课与小组讨论相结合。集中授课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基础性知识的传授。小组讨论既是学员们理解消化理论知识的平台,也是指导老师为学员们释疑解惑的处所。二是学员自学与老师指导相结合。每期学习期间都向学员推荐读书“菜单”,引导学员阅读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有关著作和文章,在自学过程中,指导老师注重辅导和引领,并对读书笔记进行点评。三是理论辅导与访谈参观相结合。安排访谈老干部、老将军,同时还安排学习参观活动,如参观党的一大会址等处。2010 年,我们还与全国新农村的典型——江苏常熟的蒋巷村签订了共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基地的协议。四是传统方法与创新形式相结合。为了增强学员们学习理论的兴趣,在近年来的教学中,增加了《正道沧桑——社会主义五百年》大型电视系列片等主题鲜明的影视作品观摩,制作动静结合的PPT上课,深受学员们的欢迎和好评。

 

“四个结合”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师与生零距离接触,让青年学子感受前辈的信念与风采;教与学积极互动,使教育效果进一步落到实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加深了对科学理论的理解与把握。

 

长宁区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创办以来,《人民日报》、《中国火炬》和上海新闻单位曾多次作过报道。《人民日报》于2007年11月27日发表了《点燃青年信念之火》长篇报道,于2013年7月,又刊发了《22年播撒青年信仰的星星之火——上海有个马读会》的文章。《中国火炬》杂志于2005年第9期发表了《科学理论指引人生路》的报道,2013年6月,又刊发了《“马读会”,二十年的衷情和坚守》的长篇报道,并加了编者按。 

 

25年来,在“马读会”走出去的1000多名学子已经有许多在工作岗位挑起了大梁。杜晔雯,1996年读高一时被复旦中学推荐进入区第5期青年“马读会”学习。起初,她对“马读会”的认识处在懵懂的状态,在系统的学习中,她心中播下了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种子”。高三时,杜晔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高考这个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平时成绩优秀的她,放弃了热门且喜爱的经济、管理等专业,选择了复旦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当大学毕业时,面对生活压力,她对究竟是进外企做白领,还是做一名青少年工作者的抉择中有过犹豫、动摇。一次偶然整理相片的时候,她看到一张自己在“马读会”中和同学们的合影,回忆起“马读会”的老师们,她浮想联翩,又一次坚定了信念,选择了青少年的工作,到共青团上海市委工作。几度春秋,几经磨练,几多收获……如今,她已从青年工作者的岗位成长为上海市政协专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连晏杰,“马读会”第6期学员。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马读会’提高了我的思想觉悟和境界,使我增长了向上的理想和信念”。在学校,他参加了学生会主席竞选,并如愿以偿。他挤占业余时间一门心思扑在学生会的工作上,寓快乐于奉献之中。大学毕业后,选择做了律师,如今已是长宁区新华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他用大量时间、精力为社会服务,进行法律宣传、义务咨询。他被评为长宁区第一届优秀青年律师,上海市迎世博优秀志愿者。

 

三、着力于特殊青少年,开展个性化教育

 

关工委的关爱帮教员对失足青少年、服刑人员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弱势群体,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做事的要求,以老少结对的形式,开展关爱帮教工作。

 

1、因需施爱心,开展 “四行动”。我们深感特殊青少年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人们送温暖、解困惑、启心志、助圆梦。于是,我们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在工作中开展了关爱“四行动”。一是红烛挽救行动,组织离退休老政法、老教师和老战士,帮教服刑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和学校的行为偏差生,让失足青少年重塑人生、扬帆启航。二是爱心护花行动,组织老同志与服刑、回归社会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结对关爱,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减少父母的负面影响,对缺失家庭温暖和教育的孩子给予关爱,让萎靡的祖国花朵感受阳光的温暖,快乐成长。2011区关工委被评为上海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三是帮困解难行动,组织老同志对社区中外来务工者、单亲家庭、残疾人家庭等特殊困难家庭的未成年人因需施爱,助其学业有成、健康成长。以就近开展志愿服务为特点的一大批关心下一代事业的“五老”志愿者,开展了帮困解难行动。让困境中的孩子获得帮助,有了希望。四是文化市场卫士行动,我们建立网吧及游戏机房社会义务监督志愿者大队。以就近、就便原则,组织“五老”监督员走街穿巷,开展文化市场监督巡查,让青少年远离网吧、积极向上。目前全区有“五老”监督员257名。近5年来,“五老”网吧监督员每年巡查网吧16000余次,举报赌博机和无照经营游戏机房共10余处。

 

2、采取结对方式,进行个性化教育。我们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主要以老少结对为载体,通过家访、书信、读书、谈心、解难等形式,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文化辅导,并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进行帮困助学,从而使老少进一步融洽感情、增进信任、密切联系、携手共进。

 

主要做法:一是思想引导。通过报告会、结对读书、参观、走访等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孩子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如对失足青少年,以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的信念,持之以恒地通过书信往来结对帮教他们,同时围绕“怎样做人,如何择友”这一人生问题,以“学习雷锋精神”、“共圆中国梦想”、“弘扬中国精神”为主题,结对开展读书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他们进行道德良知、知法守法、理想前途的教育。余晖熠熠照迷童,帮教促进了未成年犯认罪悔罪、接受改造,为他们重塑人生作出了积极努力。一名结对帮教的少年犯在学习体会中写道:学习雷锋想了很多,昨天自己沉迷在灯红酒绿被带上了冰冷的手铐;今天身在大墙内改造学习《雷锋日记》,看到了人生的希望;明天将用自己劳动的汗水洗刷过去。帮教也感动了家长。小李的父亲在给帮教老师汪绍兰的信中写道:“身为父亲,深感愧疚,教不严父之过。但在未管所和您们长宁区关工委的帮教下,她已有悔改表现,获得立功减刑,谨此抱拳致礼!”贵州来沪打工的孩子因贩毒在未管所服刑,其母亲从打工的北京来到上海,帮教老师在上海火车站接站时,孩子的母亲长跪不起,感谢在举目无亲的上海,有这样一群好心人帮教自己失足的孩子。二是心理疏导。特殊青少年由于家庭、父母、环境等因素,多少都存在自卑、自弃、孤独、不合群的状况。“五老”志愿者栾竹君,结对服刑回归人员子女,她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注意保护孩子的隐私和自尊,循循善诱来打开孩子的心结,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结对7年,孩子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如程桥街道一名关爱对象因父亲吸毒劳教,自己又面临毕业考试,感到压力大,前途渺茫。结对老同志多次上门安抚、心理疏导,还照顾其生活,使他终于考进了中专,并表示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一批都江堰孩子远离父母,安排到上海就学,华阳街道关工委有一支 “星期天爷爷奶奶” 队伍,结对关爱因汶川大地震安排来上海现代职校就读的都江堰学生。老同志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孙辈,考虑到孩子们远离父母,又受到大地震的影响,经常利用双休日找孩子谈心,心理疏导,叮嘱孩子们要多给家里写信,免得父母挂念。还带他们游览上海,让孩子们感受到在上海也有亲人的关怀。周桥街道一名关爱对象,父亲服刑,母亲出走,孩子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五老”关爱员与他结对关爱三年中,注重与孩子谈心、交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和夸奖。孩子18岁生日时,特意送上一双新鞋,鼓励他走好人生之路。三是文化辅导。北新泾街道关工委举办的“太阳花”社区学校,新泾镇关工委举办的“悦读大课堂”,都是为一些农民工子女、特困家庭孩子免费辅导文化的,深受家长的欢迎。此外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帮困助学。2005年起,区关工委建立了“爱心育苗基金”。至2014年底,基金规模达170万元,以每年增值部分用于特困青少年的帮困助学。受助孩子共2695人,投入资金102万元,受到社区、学校、家长的赞誉。去年75日,《人民日报》在《点赞中国——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栏目刊登了我区五老志愿者关爱青少年《甘把余生献后生》的报道,并为此写了赞语。

 

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发展的关键。多年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关工委老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余热生辉”的精神和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作出的贡献,多次给予高度肯定。去年底,新任区委书记王为人到长宁区工作的第二天,就到原区委书记、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仁杰家中听取意见。去年4月,王为人书记又接见了出席区关爱工作团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获得荣誉奖章的先进代表。区委副书记、区关工委主任李昕多次参加区关工委活动,并经常对关工委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去年以来,李昕副书记已亲自主持召开4次主任会议、4次参加区关工委召开的大会,对关工委工作充分肯定,并提出新要求。中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和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方惠萍对长宁区关工委工作多次给予指导。去年来,市关工委副主任、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魏挺、龚怡先后到长宁区进行工作指导。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使长宁区各级关工委和“五老”志愿者倍受鼓舞和鞭策,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我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发展。

 

我们体会到,对青少年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做到“六个必须”:

 

1、必须长期坚持,常抓不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国之魂、兴邦之策、育人之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核心,也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常抓不懈。

 

2、必须紧跟形势,服务大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意深刻、内容丰富。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结合形势任务,结合重大节庆活动,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做到常讲常新。

 

3、必须因人制宜,分类施教。要根据不同群体对象的特点,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多年来,我们坚持开展普遍化、专题化、个性化教育,取得了实效。

 

4、必须组织活动,实践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贵在实践,既要进行课堂教育,又要进行社会实践,让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并逐步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

 

5、必须调查研究,有的放矢。只有“贴近青少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教育才能收到实效。要做到“三贴近”,必须进行调查研究,经常了解当代青少年的思想实际,不断总结教育活动的经验,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必须主动作为,协调配合。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工、青、妇群众团体都在做,关工委必须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积极提出建议。既要甘当配角,又要主动作为。

 

对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党中央的要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需求、与兄弟单位的工作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认真按照上级关工委的要求,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把对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搞得更加扎实、更有成效,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