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www.shlgbj.gov.cn
发布日期:2017-07-05
嘉定镇街道是嘉定老干部最为集中、人口老龄化矛盾比较突出的区域。在当前老龄化进一步加剧的形势下,加强老干部活动阵地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6年,我们组织开展了辖区老干部精神文化需求调研工作。在分析数据、总结工作、找出差距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老干部活动阵地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一、辖区老干部文化活动阵地基本情况
辖区内现有离休干部140名,平均年龄87.4周岁,约占全区离休干部人数的一半;各类处级以上退休干部430名,平均年龄72.6周岁;其他退休干部近1500名。街道17个社区基层都设有专门的老干部活动室,基本做到全年开放。同时,桃园家园中心、高昌路睦邻中心、文化中心和老年大学4个活动点构成了街道老干部活动的重要阵地。
二、老干部精神文化需求的情况分析
(一)老干部队伍呈现新变化,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需求
目前街道老干部队伍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离休干部人数逐年减少,退休干部不断增加,队伍整体年龄较之前呈现低龄趋势,学历水平呈现趋高走向。老干部队伍活力不断增强,思想更加活跃,需求更加旺盛,对活动学习阵地建设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老干部越来越重视学习、娱乐、活动等精神层面的需求。根据调研结果,72.5%的表示需要精神慰藉,19.5%的认为文化生活单调,8%的最大愿望是希望改善活动场所。
(二)社区活动中心、睦邻点成为老干部活动学习和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
调查显示,56%的老干部喜欢到社区活动中心、社区睦邻点参加活动学习,26.5%的每天都参加活动,30.7%的每周至少1-2次。67%的认为到社区活动中心和睦邻点可以陶冶情操,35%的认为可以休闲娱乐,52.3%的认为丰富了精神生活,32.2%的结识了更多的朋友,51.2%的获得了愉悦的感受,29.3%的提高了个人能力。同时调查发现,60.1%的老干部愿意参加各类涉老组织和社会团体,他们对这些符合自己爱好特征和兴趣特性的活动点表现出更多的认同感。
(三)老干部精神文化需求多样化,对活动学习阵地建设的要求和期望存在差别
调查显示,老干部最喜欢的活动项目依次是讲座报告、体育健身、书画摄影、文艺演出、社会活动、棋牌游戏;老干部最喜欢的老年大学课程依次是医疗保健、文学历史、音乐舞蹈、书画摄影、家政培训。老干部由于工作、生活环境和经历、阅历的不同,对活动学习阵地建设的期望值也不同。调查显示,从职务级别来看,职级待遇越高,对活动学习的要求越高,对当前活动学习阵地建设满意度越低;从生活环境来看,越是生活在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睦邻点发展较为成熟的社区的老干部,对活动学习要求越高,对活动学习阵地建设满意度越低。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和单位层面的认识存在不足
当前社会和单位对老干部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仍然存在“重物质养老、轻精神养老”的思想,以做好老干部生活待遇的落实为主,较少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对于文化方面,尤其是老干部活动阵地建设上,存在明显的软、硬件方面的短板。各类老年社团、社区睦邻点在沟通老干部、凝聚老干部、引导老干部上的作用发挥不够,也缺少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老干部自身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意识欠缺
绝大部分老干部在职时都处于忙碌紧张的工作状态,很少参与业余文化活动。在退休后,或照顾孙辈、或无所事事,没有更高的精神目标。即使在与原单位的沟通接触中,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经济利益、物质待遇,而忽略了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在所居住的社区里,对于各类活动的参与力度也不够活跃。
(三)老干部活动阵地硬件上存在短板
街道各社区的老干部活动室大多建立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建设时间长、规划早,现在普遍面临着改建、扩建和修建的高峰期,急需大量的资金保障。虽然近年来依靠财政拨款逐年安排老旧小区改造,但也存在老干部活动室与其他功能性活动室合并使用的状况,往往存在“一室难求”的现象。通过调研发现,辖区内的老干部原单位也普遍存在场地不足、设施简陋落后,客观上难以满足活动阵地的实际需求。
(四)老干部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
以街道为例,老干部活动的半径依旧是围绕社区活动室、街道睦邻中心等展开。由于缺乏室外活动场所,功能设施不完备,老干部活动重点以室内活动为主。随着退休干部的逐渐增加,老干部队伍呈现年龄低、身体素质好的结构性变化,老干部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对活动项目的设置呈现多层次化,这些要求与老干部活动室开展活动形式内容单一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五)服务老干部的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老干部中有38.2%的希望活动中心能够提供餐饮和午休服务,有66.7%的希望活动中心能够配备医务室和具有简单医疗知识的工作人员。但因为场地和条件限制,街道目前仅有高昌路睦邻中心、塔城路乐龄苑能提供餐饮服务。部分活动点的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工作活力不够、热情不够,对老干部不够尊重,存在着松懈和顺其自然的心态。
四、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需要的对策和工作方向
(一)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辖区老干部活动学习阵地建设,既是服务辖区老干部的一项惠民工程,也是我们应对街道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老干部活动学习阵地建设的思想认识,牢牢树立“三大理念”。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把“一切为了老干部”作为活动学习阵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把“老干部满意不满意”作为活动学习阵地建设的唯一标准,充分满足老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要牢固树立“社会关爱”理念。充分认识到加强老干部活动学习阵地建设,是落实党和国家对老干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的具体政策体现,是全社会敬老、爱老、尊老、惠老的民生工程,是关乎老干部晚年生活质量的民生事业。三是要牢固树立“凝聚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到老干部活动学习阵地建设是党的老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拓展和延伸,是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是党和政府联系老干部、凝聚老干部的重要桥梁,也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基础。
(二)加大投入力度
一是建好示范性活动中心。要集中优势资源推进示范性活动中心建设,发挥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以规范化建设促进老干部活动学习阵地建设整体提水平、上台阶。街道高昌路睦邻中心是集便民生活服务、专业为老服务以及睦邻特色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服务枢纽平台,2015年投入使用以来,获得了老同志们的一致好评。二是加强基层社区活动中心建设。要高度重视社区老干部活动学习阵地的建设,把活动学习阵地基层化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努力方向。在进行社区改造时,要加大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建设,尽量整合资源,充分运用网络、社区文化活动等新的活动资源,让老干部就近学习和活动。三是“借势借力”改善活动学习环境。“睦邻党建”是街道的党建品牌,辖区内的嘉定博物馆、陆俨少艺术院、韩天衡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和上海大学、上海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科技干部管理学校等都是“睦邻党建”的党建共建单位。要充分发挥这些辖区单位的精神文化资源,借势借力、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宽老干部学习活动的渠道和视野。
(三)创新活动形式
一是老干部正能量作用发挥新舞台。街道现有341个“睦邻点”,有老干部参与的达200多个,社区睦邻点已经成为辖区老干部学习活动的重要阵地。我们要立足睦邻文化建设品牌,通过“三个好”,即当好社区治理的“排头兵”、当好社区志愿服务的“先锋队 ”、当好社区调解的“老娘舅”,发挥老干部在“睦邻点”建设中的主力军和先锋模范作用,让睦邻点成为老干部发挥后续能量的广阔舞台。二是建立老干部思想政治学习新平台。街道各社区共有170个睦邻党小组,其中有35名老干部担任了党小组负责人。睦邻党小组的成立,也标志着代表“草根文化”的睦邻点有了党的引领。通过这个平台,我们组织老干部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老同志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正确对待利益调整,自觉支持改革、拥护改革,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辖区老干部中,遴选了6位政治立场坚定、具有一定文字功底的老同志组成老干部“六合院”网络宣传队伍,进一步发挥老干部网络宣传正能量的作用。三是增设为老服务工作新举措。 “夕阳映晚霞”老干部公益项目的启动与运作,不仅顺应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深化了“老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该公益项目将老干部工作由传统单一的“政府主导、政府管理”模式转变为新颖多维的“政府指导、社会力量参与”,实现了老干部工作发展需要与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有效衔接。项目的承接单位嘉定镇街道睦邻党建服务中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规划设立了“爱在深秋”、“红色故事汇”等八个项目计划,引导社会力量和专业机构共同参与老干部服务工作,成为辖区老干部休闲、娱乐、文化学习的新阵地。
(嘉定区嘉定镇街道办事处)
扫码安装
上海老干部APP
扫码关注
上海老干部公众号
扫码关注
关心下一代
www.shlgb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