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拓宽渠道 建设老干部社区学习活动新阵地

发布日期:2017-07-05

老干部活动阵地是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拓展和延伸,是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是党和政府联系老干部、凝聚老干部的重要桥梁。为贯彻落实中央3号文件精神,嘉定新城(马陆镇)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探索加强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着力发挥老干部“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积极作用。

一、嘉定新城(马陆镇)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现状

我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老年大学(面积约2121㎡)面向全镇老干部提供服务。各村、社区分别设置社区党建服务分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学校、老干部活动中心(总面积约8173㎡),向居住于本村(社区)的老干部开放,提供学习、休闲、娱乐和体育锻炼等多种服务。

(一)党建引领,搭建提升老干部素质的“移动课堂”

1.依托网络资源,打造老干部线上学习阵地

运用互联网思维,形成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于一体的社区党群工作新平台。一是依托新城党建e家APP实现沟通“零距离”。线上实时发布党建工作动态,解读最新党建政策,使老党员及时了解党的最新政策、资讯,增强老干部教育互动实效性。二是上线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服务“零时差”。首创网上党代表工作室,通过“线上留言互动,线下追踪服务”,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服务模式,方便老干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利用“WIFI+”教育试点实现学习“零延误”。社区邻里中心配备了IPAD、电脑等设备,帮助更多离退休干部学会使用互联网,实现老干部网上学习、办公、信息交流“零延误”。

2.利用多方资源,打造老干部线下学习阵地

依托镇老年学校开设钢琴、养生、茶艺、烘焙、舞蹈等18类课程。提供“菜单式服务”,实现学习多样化。此外,挖掘社会组织、社团、志愿者中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将他们所提供的课程信息汇编成册,开辟声乐、绘画、茶艺等24个菜单式科目,为老干部提供“服务菜单”,让老干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个性化学习。

(二)社区共治,创立老干部公益服务的“特色品牌”

通过实施“V爱计划”项目,发挥老干部在社区建设中表率带头作用,开展“微公益”、“微行动”、“微课堂”等项目,形成一个自治共治双轨并行的全新模式。

1.微公益主打便民

鼓励老干部结合技能特长、个人意愿,根据社区需求认领志愿服务岗位。积极参与定期开展的志愿便民服务,如便民集市、创意集市、公益集市等。有老干部就因居民常为磨刀、理发难而发愁,自学磨刀技术,在便民集市上为居民服务;后因群众需求较大,社区专门开辟了一间老干部志愿者工作室,由老干部们为社区居民提供理发、磨刀修剪刀、家具修理等便民服务项目。

2.微行动主打服务

开展“心愿认领”活动,老干部既能认领他人“心愿”,也可实现自我“心愿”。通过“心愿”投递、采集、认领、实现的过程,畅通老干部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投身公益志愿的途径,进一步扩大老党员、老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影响力。设立“党员公益岗”,利用老党员向社区报到的契机,建立个人档案,通过“义工注册登记表”、“意向调查表”记录他们的特长、服务项目、服务时间等信息。

3.微课堂主打学习

社区挖掘拥有一技之长的老干部,由他们组建了多个文化社团,如曦望悦读社、“墨韵”书画社、“秋之枫”太极队等,开设政策理论、党史国情、文化艺术等课程,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社区老干部宣讲团,开设“道德讲堂”,开展“半小时”微党课,探索 “5+1”模式,在社区轮流开展宣讲。

(三)打破壁垒,打造老干部社区活动的“暖心港湾”

1.引进社会组织承接社区老干部服务

引进多家社会组织如一号秘书、让爱传承公益服务社、启步健康发展、夕悦老年颐养服务中心、舞林同盟、绿蜻蜓公益发展等,按照项目化运行提供服务。例如,由夕悦颐养、一号秘书等承接,推出“健康生活”社42+01交流会、““青春不老”通过区养老项目, ”健康生活服务平台、“圆梦行动”不老课堂、 “人在旅途”穷游记等活动,形成“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伴”的生活模式。

2.依托区域化党建格局开展老干部活动

有效整合辖区内社会资源,与辖区内多家物业公司、新城建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青客公司、双丁路幼儿园、瑞金医院、农行马陆支行等共建单位联合组建公益联盟,构建“社区生活共同体”,承接老干部学习活动,实现 “1+1>2”互动合作工程,为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提供多元互助力量。

二、目前老干部社区学习活动阵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辖区内资源分布不均,资源统筹利用率有待提高

根据问卷调查,目前我镇老干部对镇老年大学利用率不高,平时活动范围以社区为主。虽然各村、社区都设置了老干部活动场所,但由于各村、社区硬件设施差距大(特别是东部和西部之间硬件资源不均衡)、部分社区场地局限及配套设施缺乏等因素,导致老干部就近在社区活动受局限性大。

(二)缺乏老干部投身公益的渠道,活动载体有待创新

社区老干部工作者对老干部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未充分发掘老干部优势资源,缺乏鼓励老干部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缺乏对辖区内老干部的动态信息管理,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管理、组织活动。部分老干部对居住社区的认知感不高、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活动积极性不高。如何创新活动载体、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活动氛围、激发老干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积极性,成了老干部工作的瓶颈。

(三)为老干部服务的意识有待加强,服务项目单一

针对老干部服务的项目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生活养老、医疗保健等方面,而对于老干部精神文化方面的服务较少,尤其是针对近年来老干部利用智能设备存在困难、对“智慧社区”参与度不够的问题缺乏相关针对性服务。另外,对于有老干部参与的社团,缺乏专业性指导,缺乏培养优秀老年活动社团的机制和抓手。

(四)对老干部工作认知有偏差,工作保障不到位

一方面对于如何利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功能为老干部服务等问题,部分同志在思想观念上存在一定的误区,缺少宣传及对基层的指导,未充分发掘、整合利用辖区内的资源;另一方面随着老干部对社区学习、活动开展种类、质量的要求提高,对社区硬件设施、活动开展要求也不断提高。而社区硬件设施落后,所需资金逐年增加,单纯依靠各级财政,已难以满足需要。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老干部活动阵地存在着发展不平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为老干部服务的质量,无法满足老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加强老干部社区学习活动阵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问题”与“需求”导向,在整合资源上“细”做文章
针对东西片区资源不平衡、部分村、社区硬件资源不足的情况,按照统筹管理、区域布局、资源利用的原则,尝试探索老干部活动区域网格化,通过村社联动,共享社区优质资源,补足农村设施,整合多方资源,将“四个就近”落到实处;同时进一步发掘、整合区域内资源,利用新城党建联合体平台凝聚共建单位的活动优势和力量,有效利用各种载体,不断开辟和优化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向有条件的社区、村延伸。

(二)坚持“培育”与“创新”结合,在拓展渠道上“精”下功夫

1.组织各类活动,打造360。服务模式

鼓励老干部参与适合自己兴趣爱好、发挥特长的社团活动。悉心培育、扶持有特色的老年社团,从师资力量配备、制度建设、团队管理等方面提供专业化的社团指导。定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对行动不便的离退休干部以“送学上门”、“送活动上门”等方式,为他们参与社团文体活动提供便利。

2.创新活动载体,打造特色公益品牌

通过镇级“远香议事会”平台,镇社联动,整合各村、社区公益服务资源。利用希望社区“V爱计划”、大裕村“好人银行”、白银社区“银火虫”义工工作站等优秀社区公益项目,加强宣传引导,鼓励老干部参与社区自治、社会治理。为有意向参与公益服务的老干部建立个人档案,针对个人特长,建立个性服务菜单,充分发挥“六大员”作用。

3.建立新型政社合作关系,打造 “公益服务圈”

以新城党工委(镇党委)为“圆心”,社区党组织为“内圆”,社会组织为“外圆”,依托社会组织开展便民集市、创意集市、公益集市等专业化活动,分类管理、精准服务、联动互促,发挥老干部参与社区治理的最大效用。

(三)坚持“管理”与“服务”互补,在破解难题中“补”足短板

1.完善社区老干部工作格局及管理保障机制

明确责任主体和部门职责,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建立综合评估机制、考核、奖惩制度,形成上有党委领导、老干部工作部门指导,中有社区负责、相关部门配合,下有社会支持、老同志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强老年大学师资配备,逐步提高专职教师比例,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离退休干部主动参与社区活动。拓宽筹资渠道,采取财政拨款、社区单位、个人捐助,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我发展”良性经费投入机制。

2.整合社区各类服务平台资源

利用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等平台,为老干部打造集学习、休闲、娱乐和体育锻炼为一体的活动场所。创新载体,积极鼓励老干部融入“智慧社区”、“智慧生活”。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引导老干部利用媒体网站和网络平台学习、交流,积极释放正能量。借助社会“外脑”,实施能力提升工程。提倡个性学习,变“单一选择”为“私人定制”。针对老干部不同的活动需求及兴趣爱好,建立个性化服务菜单供老干部选择。

3.鼓励和培育社会组织,创新为老服务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多种方式,补短板,强优势,创新特色项目,孵化、培育为老干部服务的社会组织。以社区为载体,发挥社会组织功能,整合第三方力量,提供以医疗健康、生活服务、文体教育、公益互助为主的服务项目,推进为老服务项目化、项目服务社会化、社会服务品牌化,实现内外整合,触角延伸,联动互促,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

(作者单位:嘉定区嘉定新城(马陆镇)组织人事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