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社会资源聚集社会力量 进一步丰富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

发布日期:2019-05-13

嘉定区菊园新区党工委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确保他们基本生活得到照料、公共服务得到保障。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面临的社会条件、制度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做精做细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菊园新区注重整合各领域碎片化的资源点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拓宽工作渠道,在丰富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调研情况及现状分析

(一)离退休干部基本情况

截至2018年8月,菊园新区现有离休干部13人,最大年龄94岁,平均年龄89.4岁。退休干部中,共有党员671人,其中事业单位163人、公务员97人。

(二)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现状

数据显示,菊园新区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1.社会公众对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在辖区离退休干部子女群体中,有67.8%的子女认为生活稳定、衣食无忧、安度晚年是较适宜的理想生活状态。从一定程度而言,更倾向于物质生活,而忽视了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

2.区域内离退休干部文化活动阵地布局不均。因辖区内各社区的用房面积不等,存在不平衡性。有74.2%的离退休干部认为所在社区场地充足,活动开展有保障;25.8%的认为所在社区场地局促,活动开展受到一定制约。由此,各社区在文化活动开展方面存在差距。

3.区域内离退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调研发现,老干部退离岗位后,有不少人会有思想包褓,对基层开展的各类集体活动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参与积极性不高、融人意识不强。数据显示,在街镇、社区两级层面各类团队骨干中的离退休干部,只占其总数的34.7%。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菊园新区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管理与丰富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相互融合、有效对接的方法和举措,在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多元化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做法为:

(一)打破条块壁垒,培育“三大课堂”,资源输出由“独享”向“共享”转变

1.量身定制“天天课堂”。新区充分统筹资源,依托党(成)校、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等资源,积极为辖区离退休党员量身定制课程,围绕“十九大”精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制定每天的学习课程,依托“菊园一家亲”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进一步激发了离退休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2.精心设计“周周课堂”以“一听、一看、一议、一诺”的周周课堂为载体,坚持把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知识充实和能力提高有机融合起来,贯穿于教育全过程。通过组织离退休干部观看各类远程电教片,进行政治理论学习,鼓励离退休干部积极参与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

3.有效实施“月月课堂”。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主题式、体验式、互动式开展党员主题月活动,以“党员生日会”为主打品牌,邀请离退休党员参加每月生日会,重温人党誓词,共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会”。

(二)突破体制局限,深化“两社一中心”,资源运行由“内生型”向“社会化”转变

1.嘉富社区幸福街坊助老服务社。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以项目化协助职能部门上门开展生活护理、精神慰藉等多样化服务,为嘉富社区及周边社区离退休干部提供各类助老为老服务。今年,服务社承接了“老伙伴计划”项目,以结对互助的方式,由低龄老年志愿者向高龄老人提供互助关爱服务,一年运作下来,反响较好。

2.嘉悠社区艺术文化展演公益社。公益社组织离退休干部参加各类文化展演活动,为辖区离退休干部搭建丰富活跃业余生活的平台,同时展示老同志的良好精神面貌与艺术风采。目前,公益社已培育出多支由离退休干部为骨干的团队,如宣讲团、琴友社等,为营造社区文化氛围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嘉枫社区邻里文化中心。中心以“文化一条街”为依托,开展各类文化推广、传播活动。以传承国粹、弘扬经典为主流,光大社区邻里文化。目前,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分别组织了“夕阳红书画社”“好姐妹舞蹈团”“巧媳妇沙龙”“活力太极拳”等多支团队,在创新社区治理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加强综合利用,实施“三大项目”,资源配置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

1.依托“智慧养老”平台,进一步优化服务。通过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以智慧科技为辖区离退休干部提供专业化、社区化、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支撑。新区建立了“1十2十3十X”的管理、服务和监督网络。“1”是建立一个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为老服务统一管理;“2”是引人两家社会组织,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全天候服务;“3”是三家养老机构的有机整合,体现为老服务的全过程;“X”是包括社区卫生中心、社区文化中心、事务受理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等辖区相关机构,以及党建共建单位等,实现养老服务的全方位。

2.依托“菊园老茶坊’’,进一步下沉资源。随着菊园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辖区离退休干部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求更加多元多样。新区成立了兼具品茗、宣传、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菊园老茶坊”,以茶坊融人评弹、故事、方言沙龙等多种活动形式,并把辖区内百姓宣讲团、道德讲堂、百家讲坛、菊园群团社等资源有序引人,同时还引进市、区级层面各类文化资源。目前老茶坊已吸引了麦谷茶道“一品茶荟”、菊园乡贤“嘉定闲话”、上海评弹团“说噱弹唱”、上海曲艺家协会“开心课堂”、黄震良名师工作室“嘎嘎三壶”等9个社会团体11个服务栏目的人驻。通过多元参与模式,为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增添了活力。

3.依托“老管工作室”,进一步贯通“末梢神经”。工作室积极发挥第三方作用,居中协调群体性问题,成为社区建设的“贤内助”,实现了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如:新城枫景小区沿街店铺投人运营多年,开设了不少饭店。由于排污管道不足,下雨天易致雨水污水倒灌,影响底楼居民的正常生活。为此,小区业委会找出原因后,建议进行污水纳管改造,但沿街店铺存在抵触情绪,认为经营利益将受影响。老管在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业主到居委开会,分析污水纳管利弊,消弭分歧误解,让店铺业主能够积极支持改造工程。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涵亟待进一步挖掘。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是丰富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的创新举措。要突破原有工作体制和服务管理模式,拓宽工作思路,深化精神文化生活内涵,更好服务离退休干部。

2.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健全的工作机制是丰富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的保障。要以需要为导向,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不同兴趣等因素,因地制宜,摒弃“老观念”,适时更新和完善工作机制。

3.载体亟待进一步优化。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丰富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社会各方积极参与老干部工作的格局尚未形成,需要借势借力,优化载体建设,打造特色,树立品牌。

四、 对策与建议

丰富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是离退休干部群体的迫切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内在需要。如何有效盘活社会资源,聚集社会力量,在理念、机制、载体上补短板,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从理念入手,凝聚思想共识

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正在转型发展,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搭建平台、延伸触角,在借势借力中做到深度融合。为此,新区积极探索“一核多站、一站多居”基层党建新格局,通过党建服务中心(站)实体化运作,开展红色嘉年华等系列活动;通过红色电影、红读空间、城市长征等活动,在品读红色经典、追忆红色岁月中重温人党誓言,重走红色路线,激励离退休干部以积极的心态,感染、影响、鼓舞身边的群众。

(二)从机制入手,形成强大合力

建章立制是丰富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性工作。新区从健全“四项机制”着手,提升离退休干部幸福感。一是深化宣传教育机制。结合“敬老爱老助老”等主题活动,积极营造区域内孝亲敬老、家庭和睦、社会助老的良好风尚。二是健全走访机制。把走访关心作为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的突破口,通过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重阳走访等活动,把工作做深做实。三是完善服务机制。以需求为导向,为离退休干部提供“一家亲服务菜单”,包含党群、老龄、团委、妇联等条线全年服务项目,使离退休干部在为民服务中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四是优化联谊机制。积极组织离退休干部参加“七一”、红色嘉年华等系列活动,鼓励其喜看城市进步、社会变迁、经济发展。

(三)从载体入手,实现共享共融

创新工作思路,秉持开放共享理念,整合不同领域、不同条线、不同系统的资源,打破单位条块界限,加强协调合作,加快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一方面,要整合老干部工作系统内部资源,有效衔接老年大学、党校等资源,探索条块联合、资源共融、活动共享的模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好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教育等资源,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的完整体系。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