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双一流”建设研究

发布日期:2019-06-14

李红梅  牛文光  易驰  秦茗  白龙飞  李中原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人新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人了统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充分发挥离退休教工在“双一流”建设中的正能量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高校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双一流”建设的新机遇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新阶段与新任务

世界教育正发生革命性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教育2030年行动框架》,美英法日俄等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新的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我国高等教育大学治理现代化制度不断完善,科教结合、产学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发展,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在主要国际排名中的位次整体提前,近600个学科进人基本学科指标数据库(ESI)世界排名前1%,50多个学科进人1%0。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世界高等教育竞争异常激烈的新形势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重要任务,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追赶世界高等教育一流水平,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简称国家方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中央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相当部分高校特别是教育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属高校都先后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列人了“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紧锣密鼓着手“双一流”建设。

(二)党和国家老有所为政策的新发展与新要求

理论上说,老有所为这个术语来源于英文中的“productiveaging”,强调的是老龄化过程应该是一个从事对他人有贡献和有价值的活动的过程,老年人在这种过程中才能获得健康和高质量的生活。中国老有所为的政策和实践古已有之。汉朝规定年满50周岁以上的人才能掌管教化礼仪,唐代老年学士负责编史、起草诏书等,明朝设置“里老”职位,由德高望重的老者担任,负责当地司法教化等。

20世纪后半叶,我国老有所为的政策理念经历了一个由“精英式”向“普适性”转变的历史过程,由最初参与主体仅仅为离退休干部,扩展到专业科技人员,最后“惠及全体”。同时,参与范围也由单一的政治领域逐渐扩展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由以成本效益优先的功利主义向“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价值观的转化,这种理念的转变在我国老有所为政策演变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2016年1月22日,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中办〔2016〕3号)明确指出,广大离退休干部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源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2016年11月26日,习近平会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代表时指出:要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组织引导老同志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广大老同志珍惜光荣历史、永葆政治本色,继续以身作则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这为高校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三)高校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力量

理论和实践早已证明:老有所为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老年人有再就业的需求与动力,老年人在业或再就业对整个社会和谐和繁荣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进人21世纪以来,由于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和持续低生育率的影响,中国老年人总量和比例迅速上升。中国老年人的在业人口数量庞大,在业率较高。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有30.3%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仍在继续工作或劳动。实际上,高校离退休干部仍有一定数量的人被高校返聘在业。

综上所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人新时代的今天,高等教育发展和离退休干部相交织,高校离退休干部服务“双一流”建设成为现实。

二、高校离退休干部服务“双一流”建设的内容、路径、方法与措施

(一)高校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双一流”建设的主要内容

2015年10月24日国家方案出台后,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坚持严格标准,经过严格程序,组织遴选出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并于2017年9月21日,联合发文《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暨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确定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随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相继发布了按照国家方案精神制订的“双一流”建设方案。这些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方案的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即: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五大建设任务,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关联环节突破、构建参与社会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等五大改革任务。这就是高校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双一流”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高校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双一流’’建设的路径、方法与措施

高校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双一流”建设的主要路径包括政策层面、家庭层面和个体层面,但高校离退休干部是高校事业发展的补充力量。这种角色定位决定了离退休教工老有所为“双一流”建设的路径、方法与措施的选择。所以,充分发挥高校离退休干部丰富的政治优势、学术优势、管理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和经验优势,老有所为“双一流”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健全组织领导,成立老有所为“双一流”建设工作机构。可以依靠学校老干部(老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老有所为工作组,也可以继续依靠和发挥高校组织人事机构已有返聘组织职能,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协调监督和落实全校离退休教工老有所为“双一流”建设工作。院系职能部门配备兼职离退休教工老有所为“双一流”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具体落实老有所为“双一流”建设工作。

第二,明确老有所为“双一流”建设的岗位条件与职责要求。按照高教发展规律、高校内部运行管理规律和“双一流”建设要求,分层次、分类型、动态设置和调整全校老有所为“双一流”建设岗位及其数量与规模。具体岗位可以设置“双一流”建设的决策咨询、教学科研、对外交流与合作、社会服务、管理服务等老有所为岗位,明确每个类别岗位甚至每个岗位的职责要求。依照岗位的性质与劳动强度等规定岗位年龄界限,可以按照60—70岁、70—75岁、75—80岁等不同年龄段设置岗位年龄规定。也要注意具体岗位对学术水平、专业能力、服务管理能力要求也不一样,不同岗位的健康条件要求的不同等。同时,要设定岗位聘任期限。

第三,按需聘任配备“双一流”建设老有所为人员。老有所为“双一流”建设要坚持按岗位选聘的原则,绝不因人设岗。在聘任离退休教工时要特别注意充分尊重老人意愿,尊重离退休教工群体的差异性和独立性,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健康条件、年龄、学术水平、专业能力或服务管理能力等严格程序,选聘配备“双一流”建设老有所为人员。

第四,建立健全“双一流”建设老有所为工作制度机制。具体包括领导责任体系、监督管理体系、配套服务体系等工作制度机制,比如岗位聘任、使用、工作考核与奖惩制度机制,辅助决策咨询、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等工作制度机制。

第五,制订“双一流”建设老有所为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坚持积极辅助、协调促进、有益有效的原则,紧密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制订老有所为“双一流”建设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要实行两级管理,学校做规划和项目计划;院(系、所)做具体工作计划,如年度工作计划,要详细具体,要有明确的工作方案、阶段目标和任务、时间节点、工作监督与考核方法或验收反馈、工作整改与提高等具体规定。

第六,提供物质条件和经费保障。按照具体离退休教工老有所为岗位职责功能,提供相应的必不可少的办公场地、物资设备等。要注意落实党和国家的劳动政策,承认离退休教工老有所为劳动成果,按照奉献与索取对等的原则,给予老有所为的离退休教工一定的经费补助。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离退休教工老有所为“双一流”建设奖励机制。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