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精准化信息化的研究和思考

发布日期:2019-06-21

王林  薛恒  盛郎勇  陆继红  郑红

在2018年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上,许宏彬局长强调离退休工作的重点是“两化”,即精准化和信息化。新时代,实现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精准化信息化,是离退休干部的期盼,更是工作中有待破解的重大课题。

一、调研背景

(一)离退休人员社会化是大势所趋

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早在2003年,中共中央就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努力实现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出现新变化

广大离退休干部曾经为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自1982年中央做出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以来,离退休干部管理的对象正由离休干部为主向离休干部与退休干部并重的方向转变。近年来,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办发〔2016〕3号、沪委办〔2017〕8号要求,市委老干部局把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扩展为“三项建设”,明确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需要在基层落地。

(三)新时代离退休干部管理有新要求

面对新时代干部管理的新趋势、新特征,中央和上海市委均发文,对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精准化信息化提出了具体要求。文件强调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体系、坚持社会化服务管理的要求,对于单位而言,迫切需要牢固树立精准理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离退休干部享受美好生活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保障。

二、现状调研与数据分析

课题组以上海航天局系统单位为主体、联系文献资料,组织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等调研活动。通过总结分析,初步摸清了上海航天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现状,明晰了优势和特点,剖析了难点和问题。

(一)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现状

1.抓好政治待遇落实。航天系统历来重视离退休干部两个待遇落实,突出抓好文件阅读和通报工作。2017年上海航天局加大通报工作的力度,变一年一次为一年两次;持续抓好离退休党支部工作,每月开展一次组织生活会,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上级文件。针对离休干部后“双高期”现状,实施了微信推送、讲座推荐等形式。每年精心策划2—3次“三看”活动,让老干部感受到上海的新发展新变化,增强离退休干部的获得感。

2.抓好生活待遇落实。一是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按时发放生活补贴和津贴,组织好“冬送温暖”“夏送撤京”关心慰问活动。二是主动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2018年,上海航天重点抓好离休干部生活不能自理的审批审核,开通绿色通道,成功办理22位。三是加大走访慰问力度,凡生病住院等,均第一时间上门探望,主动提供必要的帮扶。

3.抓好正能量主题实践。这两年,上海航天局深人开展正能量主题实践活动,激励老同志为建设航天强国继续发挥作用。先后举办了“讲好航天故事,传承航天精神”系列座谈会,编辑出版《风暴长空笑傲苍穹——航天局老同志早期型号回忆集》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均得到了离退休干部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为他们发挥正能量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课题组认为当前离退休干部在社会化管理进程中还存在以下三个现象,需要给予一定的关注。

1.部分离退休干部存在“失落感”。调研显示,大部分离退休干部认为自己是“单位人”的思想已十分牢固,影响到离退休干部更好地融人社区,是需要关注的一个因素。在工作期间,职工主要从单位获得帮助和支持,退休之后,遇到困难时,还是习惯于从单位求得帮助。调研中问及“当你遇到困难时,您主要从哪个渠道得到帮助”时,回答“社区和原单位的”人数最多,占到57.2%;选择“原单位”的居第二位,占比23.8%。两者相加表明,有80%左右的人对单位有比较强的依赖感。离退休干部在岗位工作多年,与单位之间早已形成了共生共荣的关系。离退休之后,工作成为过往和回忆,如果没有其他生活内容来填充,很容易造成“失落感”。调研中了解到,有个别离退休干部政治敏锐性有所弱化,经常参加宗教活动,须引起足够重视。

2.多数离退休干部对社区较难产生“归属感”除上面提及的依赖感外,离退休干部对社区较难产生“归属感”的原因还涉及政府社区的五个方面因素:一是管理队伍力量薄弱,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与承担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还有着一定的差距;二是经费投人不足,没有解决管理资金的固定渠道,无法满足细致深人的管理服务工作;三是规范管理不到位,工作的细化、规范化和质量都有待提高;四是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不足,服务的精细化针对性不够到位;五是社保职能发挥不充分,全面服务保障有欠缺。调研显示,在社区服务的软硬件方面还有诸多不到位之处,离退休干部对社区“家”的意识还不够强,对社区也就难以形成“归属感”。

3.离退休干部在比较中容易产生“差异感”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离退休干部比较容易产生“差异感”。一是离退休前后的生活有差异。离退休前,工作生活兼顾,更加侧重于工作,在单位展现价值。离退休后不用考虑工作事项,时间多了,自由了,会感到空虚。调研显示,离退休干部普遍觉得缺少了工作中的成就感,生活中逐步需要照护,个别心态变得消极,幸福感下降。二是单位与社区管理服务模式之间有差异。一般而言,单位管理比较严格细致,社区管理由于服务对象体量庞大,服务覆盖率、精细化程度参差不齐。三是组织关系是否在原单位的离退休干部之间学习生活状态有差异。组织关系在原单位的,能规范有序参加活动。组织关系已到社区的有不少感到学习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差异感比较明显。

三、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干部精准服务管理的思考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推进精准化信息化为核心,加快实现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课题组认为须着力抓好以下四项举措:

(一) 编制“一本书”——体现单位主动性,为离退休干部提供服务指南

在干部离退休时,单位要做好政策宣讲和融人社区工作,消除他们的“失落感”,实现平稳过渡。建议以“一本书”移交、登记为标志,提供服务资源。结合离退休需求面和关注点,书中应包括:单位服务管理联系人的地址、电话;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程序;社区服务中心的相关内容;医疗机构的特色诊疗服务;单位参保的事项明细等。服务手册还须适时更新,并推出电子手册,更便于使用。单位与社区应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服务管理,在推动老同志们积极融人社区中,逐步消除他们的“失落感”。

(二)用好“一张卡”——突出社区信息化,促进离退休干部的正能量开发习总书记强调“让人们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随着街道离退休党工委的建立,社区街道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一是,要建立基本信息库。社区应当及时将离退休干部的身体情况、兴趣爱好等信息纳人信息库。二是,利用信息资源牵引学习活动。社区应当及时发布学习活动信息,供离退休干部选择参与。同时通过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互动交流,全面实现“老有所学”。三是,以信息化促进人才二次开发。以特长为基础,鼓励离退休干部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走上讲台,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和上海故事,传播好声音、体现正能量。四是,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要在政府主导下,以社区为主体,单位为支撑,实现信息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等模块,推动实时联网,成为离退休工作管理的必备工具。通过信息化机制,使老干部工作更加精准科学规范高效,逐步增强离退休干部的“归属感”。

(三)打造“一张网”——强化单位社区互补性,集成实现全方位服务管理主要是整合集成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单位和社区两条线的力量和功能,构

建起政府主导、重点突出、各有侧重、力量互补的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网,需要强化三方面工作:(1)以社区为主体,以单位、社会组织为支撑,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体系化的养老服务标准,建立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并设置社区、单位、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平台,大力推动养老产业发展。(2)建立单位按离退休干部体量承担部分服务费用支撑社会人力成本支出。主要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工作条件改善及社区工作人员培训等方面的不足。同时,对遇到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援助。(3)设立众筹平台“困难救助基金”,让单位离退休干部不论单位效益好坏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经济生活成本较高的城市,利用好公共平台,既有利于解决离退休干部实际困难,也有利于消除他们的“差异感”。

(四)竖起“一面旗”——展现党员干部先进性,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堡垒。作为离退休党员,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社区活动中自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党组织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要完善党支部建设机制。着力建设党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设置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使之成为组织老同志、凝聚老同志、教育老同志的坚强堡垒。二是,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作用。坚持“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相统一的原则,把政治性、科学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满足不同层次老干部多样化的政治、精神、文化需求。比如要积极创新,打造微平台、配置微宣讲、引领微活动、组建微团队、开展微服务。充分利用新媒体,让离退休干部即时学习、即时交流、即时感受组织的关心。三是,配好书记,带动队伍。将一批党性观念强、民主作风好,熟悉离退休工作,身体比较好,群众威信比较高、有奉献精神的离退休干部党员骨干选拔到党支部工作中来。对党支部书记给予适当的津贴补贴,组织学习培训,提高综合素能。四是,开展好党员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借鉴发展心理学理念和离退休干部优势,积极开展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确保老同志政治坚定、思想常新,引导他们多为社会发挥作用。五是,促进离退休党员干部融人社区。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鼓励离退休干部党员到社区报到,按照“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原则,做好服务,以此带动“单位人”成为“社会人”,并不断增强他们的幸福感。

(作者单位:上海航天局)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