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离休干部“后双高期”工作精细化精准化的思考与探索

发布日期:2019-06-24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党委老干部部

近年来,随着离休干部全面步人“后双高期”,同时企业不断推进的深化改革,单位调整变化快,而离休干部人数又在逐步减少,且远离原单位,为此对企业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转型更加紧迫。在对我集团离休干部的大调研基础上,如何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为离休干部精细化、精准性服务管理的工作水平,是我们当前需要不断思考探索的课题。

一、华谊集团离休干部基本情况

截至2017年底,华谊集团公司有离休干部234人,平均年龄89岁,其中年内满90岁及以上达105人,最高年龄101岁。从参加革命时间看,抗战前期18人、抗战后期40人、解放战争期间176人。从职级情况看,副局级2人、享局级15人(含享受副市级医疗报销待遇)、三项参局5人、单项参局47人、正处级5人、副处(享处)120人、科级及以下78人。234名离休干部中孤老2人、丧偶81人、生活不能自理163人、家庭困难生活负担重有8人。

从管理层面看,除集团总部直管21人外,其他离休干部在集团下属13家单位。离休干部居住地分布在14个区近百个街道镇,且因生活照料问题,一部分离休干部居住地时常变化。另有异地安置3人。全集团共设有离休干部党支部15个。

二、企业离休干部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2018年上半年,我们对集团234名离休干部中21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排摸离休干部所思所想和急难愁的问题,主要情况如下:

(一)“双高期”造成离休干部参加原单位学习活动越加困难

仅有27%的离休干部还能参加原单位学习,10%的离休干部偶尔参加。影响的原因是年高体弱占80%,还有10%因路途较远。同时有16.2%离休干部表示愿意参加地区党组织活动,还有59%认为组织怎么安排都可以。

(二)“双高期”造成离休干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困难

全集团已有70%以上的离休干部因病领取生活不能自理的护理费。目前生活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分别是:行动不便占34.3%,看病难占30%,缺乏交流、有孤独感和家庭负担重各占10%,还有生活料理困难占5%。

(三)“双高期”造成离休干部居家养老需求多元化

从离休干部自身选择最合适自己养老方式看,选择居家养老158人(75.2%),进养老院27人(12.9%),白天进养老院、晚上回家5人(2.4%),其他20人(9.5%)。从目前生活照料情况看:子女照顾107人(51%)、自理(含夫妇相互照料)0人(38.1%)、请保姆照料59人(28.1%)、养老机构15人(7.8%)、其他57人(27.1%)。从目前家庭居住人员情况看:与配偶两人居住76人(35.7%)、与晚辈同住49人(23.3%)、孤老和丧偶独居26人(11.8%)、长期住医院18人(8.1%)、其他42人(19%)。目前生活照料方面迫切需要提供帮助依次为:助医80人(38.1%)、助行75人(357%)、助急62人(29.5%)、助餐55人(26.2%)、助洁25人(119%)、配备志愿者服务23人(11%)、助养13人(6.2%)、其他27人(12.9%)。

三、对策与建议

(一)抓好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多面手

1.把增强责任心教育放首位。工作者队伍担负着党组织和老干部的厚望,同时是党组织和老干部之间的桥梁纽带,决定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老干部政策的是否到位。工作者的责任心强,就会对组织交办的任务尽心尽力去完成,就会用心、用情服务老干部。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把工作者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考虑,把责任心教育放在首位,通过各类正面的教育交流活动,来进一步增加工作者的责任心。

2.从机制上力求队伍稳定性。随着离休干部的高龄化,对单位工作者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有的工作者长期从事老干部工作,与老同志建立了深厚感情,已成为老干部的“拐杖”。同时工作者队伍因企业不断调整和年龄原因,也面临不断更换新人局面。单位党组织要提前谋划,把好源头,梯队配备,使工作者队伍相对稳定。对一些有经验的老工作者,适当延长时间,把他们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掌握老干部各方面的情况整理出一份教案,手把手教,使新人能尽快融人队伍,进人角色,做到平稳过渡。

3.以团队式培训让工作者成为多面手。针对“后双高期”老干部工作时常遇到老年心理、老年维权和财产处理纠纷等新问题,加上新媒体宣传的不断扩大,传统工作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在工作上常显得能力不足,为此需要把工作者培养为多面手。把系统的工作者根据各自特长,组建成若干个专题工作小组,定期研究分析老干部的新问题,探索新办法。通过各项政策的宣传贯彻,“小疑难杂症”的研讨,工作者之间工作经验分享和新技能的交流等,把工作者培养成老干部政策的宣传员、生活照顾的服务员、困难矛盾的调解员、精神慰藉的知心人。真正做到知老干部家事,懂老干部性情,善用老干部政策,能借力各方资源做好老干部工作。

(二)做好平台建设,谋划服务管理体系新格局

1.搭好回归“社区”平台,为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提供帮助。“双高期”企业离休干部仍对原单位保持很深的情结,但现实使他们已无法经常到原单位参加集体活动,而更多的是需要居家养老式的照料,企业有义务担负起为企业离休干部回归社区安享晚年的职责。结合城市社区离退干部党建工作的试点推进,企业的老干部工作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离休干部融人社区的大文章。发挥组织的优势,打破条块框框,主动对接,加强与社区融合,围绕“四个就近”搭建各类平台,尽力帮助和方便离休干部在家门口解决各类需求。

2.搭建系统优质资源共享平台。针对国资委系统离休干部人数众多,“双高期”所遇困难较为雷同,在国资委系统内,优势互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发挥工作联动的效应。一是搭建离退休干部党建平台,以重要纪念日、重大节庆为契机,适当举办老干部乐于参与的纪念活动。二是搭建离休干部叫车优先的平台,利用系统内出租车优质资源共享,解决老干部叫车难的问题。三是搭建系统活动室资源联建共享平台,满足离休干部在系统内相互学习、交流,发挥正能量的需要,同时推动工作者研讨“双高期”新问题新情况的对策,提升工作者的能力水平。

3.推动家庭、单位、社区、政府“四位一体”全方位服务平台。发挥原单位在离休干部服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各方联系,努力为企业“双高期”离休干部搭建做好全方位的服务管理体系。首先立足家庭亲情照料,把工作延伸到老干部子女和保姆,通过鼓励培育和宣传“孝亲敬老”典型,发挥家庭亲情在离休干部居家养老的基础作用,配以钟点工和保姆的贴身生活照料,让离休干部在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快乐中养老。二是原单位要充分运用政府提供的各种惠老、优老政策,包括“长护险”惠老政策;同时,要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深化离休干部医疗“绿色通道”建设,缓解无干保离休干部看病难和住院难问题。三是用好家门口的社区资源,建立信息共享、资源互补、人文关怀式的社区服务网,尽可能满足老同志不同居家养老的需求,以及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三)办实事、解难事,以精细化精准化满足需求

1.建立完善“一人一方案”工作机制。树立精准精细服务意识,每年充分利用大调研、大走访,全面梳理每一个老干部的基本情况和所思所需,制成详细的个人“关爱卡”,对问题要逐个帮助解决或提供方案。每年排摸离休干部中须重点关注的帮扶对象,制订有特殊困难离休干部个性化的帮扶工作方案。

2.不断拓展完善“三送机制”内涵。针对集团近80%离休干部办理生活不能自理护理费、80%选择居家养老方式的实际,要采取工作者上门走访联系的方式,及时掌握老干部各类情况。坚持传统送学习、送关怀、送服务的“三送机制”,使老干部始终感受到组织的关怀。拓展“三送机制”内涵,运用新信息网络优势,把领导讲话精神、上级重要工作部署、集团改革发展情况、系统和本单位各类活动、上门走访情况,制作成app或微信,上门向老干部宣传和通报,解决很多老干部不能到原单位活动的遗憾。

3.建立完善帮困解难工作机制。针对每个离休干部的特点和有特殊困难的实际情况,分类制定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困解难工作机制。在保证离休干部各项津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的同时,企业可研究制定特殊帮困资金渠道和使用办法。针对住院难和特殊医疗费用大的困难,制定急症、重症的过渡关怀办法;针对孤老、丧偶独居、空巢而亟待解决生活照料困难的离休干部,组织出面联系社区,配备一对一的志愿者服务办法或帮助落实“长护险”针对无工作和生活困难的遗属,制定定期慰问补助办法;针对因各类负担重而造成生活困难的离休干部,定期审核、定期给予帮困补助等办法,让有困难的离休干部始终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关怀。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