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精准服务更好满足离休干部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上海电气离休干部服务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发布日期:2019-06-25

陆卫中

精准服务是针对离休干部新常态对老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人性化的服务、高品质的服务,更是创新式的服务,需要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离休干部精准服务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上海电气现有离休干部731人,不仅总数大,且集团直管的人数占64%;高龄化特征显著,平均年龄89岁,体弱行动不便的增多,生病住院增多,生活照料等多种需求增多;居住在全市14个区,121个街道(镇)。针对这些特点,集团公司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增强精准服务意识,为广大离休干部享受美好生活提供更多的服务保障和实际举措。

(一)夯实精准服务的基础,健全离休干部待遇落实保障机制

集团建立了一级负责一级、最终由集团托底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离休干部待遇落实。上海重型机器厂、上海人造板机器厂等单位离休干部的费用由上级公司负责。2018年初,上海自动化仪表公司等单位42名离休干部所需安置费3780万元由集团负责。上收到集团老干部中心的离休干部大部分安置费用已用完,现在所需的费用也由集团保证,2018年由集团总部支出的老干部费用达5958万元。建立了老干部费用绿色通道,只要符合规定的随到随批,不受年度预算限制。这一机制保障了上级规定的离休干部各项政策待遇不折不扣及时落实到位。

(二)重视精准服务的保障,建立行之有效的老干部工作制度

集团老干部人数多,单位多,老干部工作人员也多,工作中既要发挥各单位的积极性形成特色,同时又要确保各项工作按要求落实到位,集团建立了《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同时根据上级新要求和老同志队伍的新变化不断完善。制度的建立完善,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规范运作,也提高了工作的有效性,确保了老干部工作不断不乱。

(三)突出精准服务的重点,坚持为离休干部排忧解难

集团根据老干部的需求,每年为老干部办实事。如在离休干部医疗看病方面,医保外特殊医药费按95%补贴,2017年补贴400人次247万元;对看病用车,采取单位派车或报销出租车费和救护车费;对自费床位费给予一定的补贴。把独居、失能和重病等有特殊困难的离休干部列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关心照顾服务。为孤老和独居离休干部重点落实社区联络员,单位按每人每月提取100元,作为社区联络员助老工作费,努力做到天天有人关心。

(四)加强精准服务的力量,调动各方服务好老干部

在发挥老干部工作队伍自身力量外,多渠道争取各方力量的支持。一是用好集团总部相关部门的力量。二是党支部结对联动,一个离休党支部与集团总部的一个在职党支部、优势企业的一个党支部和人力资源公司的一个区域党支部,共四个党支部联合结对,发挥在职党支部各自优势,帮助离休干部党支部解决困难。三是老少结对活动,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与离休干部结对,上门探望关心离休干部,倾听老干部的教导。四是调动家庭的力量、依靠社区力量、用好社会资源,共同关心照顾老干部。

(五)彰显精准服务的特色,给予老干部更多精神慰藉

一是努力满足政治上的需求。坚持通报沟通制度,组织好老干部政治学习,让老干部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形势,了解集团和企业改革发展情况,使老同志跟上形势,保持思想常新。二是组织开展主题系列活动。集团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在老干部中开展系列活动,如2018年开展了“我与上海电气同行”主题系列活动,让老干部在活动的参与中抒发爱党、爱国情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三是送学上门。制定了为离休干部送学上门的工作制度,做到每两周电话联系一次,每两月至少上门一次,传达上级精神,通报有关情况,介绍离休党支部近期学习、活动内容及情况,送上老干部学习材料,了解老同志近期学习情况、思想动态,交流学习心得。四是用好现代电子设备。老干部中心等单位为每个老干部工作者配一台平板电脑,把离休党支部集体学习活动的情况拍成视频、照片,定期送到不能外出老同志的家里播放,同时把老同志观后感也拍摄下来带到支部,让这些老同志了解了支部情况,好似参加了一次集体组织生活。

二、离休干部精准服务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难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

一是重视不够。有的老干部工作者有“落实待遇是硬任务,服务工作是软指标”的想法。二是责任心不强。有的老干部工作者给人以敷衍了事的感觉,没有真正用心用情服务离休干部。三是创新意识不强。有的老干部工作者存在“守摊子”的消极思想,对上级精神领会不透,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成效不大。

(二)掌握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不够

一是老干部工作者对离休干部情况变化的信息掌握不及时。有的工作者对近阶段老同志究竟住在哪里不清楚;有的对离休干部住院不知情;有的对离休干部家庭发生了一些情况变化不掌握。二是现有的离休干部信息库维护更新不够,有的栏目设置不能反映老同志实际情况;信息库的信息更新不及时。

(三)工作者队伍建设跟不上

一是老干部工作者人员配备不适应。集团现有48名老干部工作者,集团老干部工作部和老干部中心22名专职工作者,下属单位大部分是兼职的。离休干部人数逐年减少,但上门家访探望、解决具体问题等工作显著增加,老干部工作者要做到精准服务有点力不从心;二是有的老干部工作者能力素质不适应。在政策上一知半解,在作风上务实不够,工作不能做深、做细、做实、做活;有的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影响工作质量。

(四)为老干部服务不足

部分工作者没有跟上离休干部需求发生的变化,忽略或轻视了离休干部的个性化以及精神、心理等方面的需求,服务工作存在一般化、粗放式问题,缺乏针对性和创造性。看望慰问老干部,有的存在物质慰问多、精神慰藉少,仅满足于把慰问品慰问金送到老干部家中,没有从思想上关心和精神上抚慰。

(五)离休干部养老难点难解决

通过对离休干部的征询和走访,离休干部养老中有以下突出难点:一是就医难。未享受干保的离休干部到三甲医院看病难、住院难,特别是各大医院纷纷推出网上预约等措施,不少离休干部不会上网,越来越感到就医难。二是生活照料难。许多离休干部住在多层建筑,上下楼梯难;不少地方助餐、助浴等措施不到位,对生活依赖性越来越强的离休干部总感觉“不满意”。三是请保姆难。钟点工难请,住家保姆更难找。四是出行叫车难。高峰时段叫不到车,看到高龄老人扬招,不少出租车司机不愿接。五是进养老院难。离休干部希望住公办的、条件好一点的、收费便宜一点的、离家近一点的养老院,但这些养老院床位都紧张。

(六)离休干部政治和精神文化需求难满足

许多离休干部眼花耳背越来越严重,党支部的集体活动很少甚至不再参加,他们迫切需要经常有人上门为他们讲讲国内外形势,谈谈单位的情况,交流交流感想体会。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老干部工作者没有这个能力或精力做到,老同志难免有点失落。

三、离休干部精准服务工作的设想和思考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精准服务的自觉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服务是老干部工作创新的重要举措,是离休干部晚年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要保障,是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抓手。老干部工作者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珍惜为离休干部服务的机会,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增强做好精准服务的自觉性,一件件、一粧粧帮助离休干部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尽力提供亲情化、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安享幸福晚年。

(二)更新理念,不断创新为老服务方法途径

从离休干部的需求出发,以离休干部的满意为标准,加强对离休干部的人文关怀,谋划和做好服务。坚持主动服务理念,不仅要做到有求必应,更要形成制度,定期主动了解离休干部的需求,主动走进离休干部家中开展服务。坚持个性化服务理念,根据每一个离休干部的不同特点,因人施策,差异化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困难。要坚持综合服务理念,用好各种资源,在原来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公共服务、购买服务、社会服务、志愿者服务、市场化服务等形式,多渠道满足离休干部需求。

(三)夯实基础,完善离休干部基本信息管理

精准服务是建立在准确了解掌握离休干部基本信息和个性化需求基础上的,要为做好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一是完善离休干部基本信息采集,要增加采集居住情况、家属情况、子女信息、身体状况、特长爱好、性格特征等信息,全面、准确地掌握离休干部信息。二是实施离休干部基本信息动态化管理,及时对离休干部信息进行更新和完善。三是实行单位与社区离休干部信息共享,单位要加强与社区老干部工作部门的联系,主动互通信息,共享信息。

(四)加大投入,更高标准提供人财物的保障

精准服务就要在精细化、优质化、便利化、个性化上下功夫,就必须有人力、财力、物力做支撑。精准服务意味着老干部工作者要花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为老干部服务;而且不少服务的专业性、技能性较强,需要专业人士来做,就需要购买服务。因此,要加大精准服务的人财物投人。

(五)排忧解难,努力提高离休干部幸福指数

一是以独居、失能和重病及其家庭照顾力量薄弱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为重点对象,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做好亲情关怀和精神慰藉服务。二是解决老干部反映集中的突出难点问题,如,在医疗方面,能否在三级医院加开照顾窗口,离休干部看病优先照顾;离休干部享受延长处方待遇,在社区医疗卫生中心能配到三级医院的药;推广社区保健医生为离休干部代为配药服务。在解决出行难方面,积极争取上海几家大的出租车公司都加人进来,把所有离休干部都纳人优先叫车的范围。

(六)完善机制,形成关心照顾离休干部的合力

政府有关部门发挥统领和主导作用,出好政策,调配好资源;单位发挥主渠道作用,尽好待遇落实的责任;社区发挥依托作用,承担起平时组织离休干部学习活动和关心服务特别是应急服务工作;家庭发挥基础性养老作用,承担日常照料的责任。各方挖掘潜力,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建立起以单位为主体、社区为依托、家庭为基础、社会服务和社区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作者单位:上海电气集团老干部工作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