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群体出行情况调查及相关建议

发布日期:2019-07-09

韩旭  唐迪  陆钰辰

1982年联合国世界老龄大会划定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人老龄化。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截至2017年底,我国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2.41亿,占人口总数的17.3%。一线城市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以上海为例,截至2017年底,上海户籍人口老年人为483.6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33.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上海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深人,老年人群出行相关问题亟须得到关注。

一、 调查基本情况

以“城市老年群体出行基本情况”为主题开展调查,内容涉及年龄、居住区域、出行频次、目的地、出行方式等出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住所周边生活设施配套、智能手机中与出行相关aro的使用情况。调查面向本市老年人群,以离退休干部为主,通过手机在线问卷和个别访谈形式开展。从被访者年龄分布上来看,近97%的受访者年龄介于60—79岁,居住区域基本涵盖了本市所有区域,调查样本人群具有一定代表性,调查反映数据具备较高程度真实性。

二、 调查结果分析

(一)出行特征

1.老年群体出行目的以满足生活、文化和情感需求为主。老年人群工作通勤出行比例大大降低,生活购物、朋友聚会、看病就医是排名前三的出行目的。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群,其出行目的结构比例也呈现出不同特征。60—69岁年龄段人群,离开工作岗位不久、身体条件较好,出行目的以参加活动、休闲为主,看病就医紧跟其后;0—79岁年龄段人群,以休闲娱乐和社会活动为目的出行出现了较大比例下降;对于80岁以上人群,看病就医成为首要出行目的。

2.出行方式以步行和乘坐公共交通为主。退离工作岗位后,老年人群生活重心逐步转换,步行和自行车等非机动化出行比例提升。老年群体日常出行方式以步行和乘坐公共交通为主。此外,从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群出行方式的比例结构来看,80岁以上老年群体对于私家车和出租车等个性出行方式的依赖程度显著高于80岁以下老年人群。

3.出行频次及时段特征。近60%的80岁以下老年人群保持每天一次及以上出行,80岁以上这一比例下降到38%。在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时,近七成的受访人群表示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时一般会尽量选择在非高峰时段。

(二)存在问题

1.公共交通出行方面。在硬件设施上,一些公交车辆地板与站台地面存在较大落差、易摔落;一些公交站点候车设施较为简陋(没有座椅、缺少遮阳挡雨功能)。在线路营运方面,部分线路车次偏少、等候时间过长;公交驾驶员在车辆停车、起步等服务细节方面有待提升。此外,一些乘客尊老爱幼意识不够,对于爱心专座标识视而不见、不能做到文明礼让。

2.乘坐出租汽车方面。仅有6%的受访老年人表示经常使用手机打车软件,177%偶尔选择使用手机软件叫车,其余的受访者还是习惯路边扬招出租汽车。路边扬招能叫到车的概率越来越低,尤其在高峰时段和恶劣天气时,扬招叫车非常困难,偶尔还会遇到出租车拒载。

3.其他方式出行方面。共享单车、电瓶车等无序停放,妨碍通行;非机动车违反交通规则在人行道上骑行,带来安全隐患;经过交通大整治,机动车文明行车虽有改观,在礼让行人方面还须继续提升;一些较宽的马路路口,绿灯时间太短,老年人难以做到快速通行;部分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没有电梯,设施运行维护也不到位,老年人爬上爬下力不从心。

三、相关思考

(一)把握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老年群体公交出行遇到的问题要放在公交优先框架下来考虑解决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老年群体在城市的生活空间不断拓展,城市老年群体普遍选择的首要出行方式依然是公共交通。作为公共交通重要服务对象,老年群体对公共交通也寄予了美好的向往和期待。老年人公交出行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公交发车频次低、候车设施简陋、人性化服务不够等,是从老年群体乘客视角反映出来的公交服务品质有待提升的问题。公共交通的公共服务产品属性,决定这些问题要放在公交优先框架下来考虑,要依靠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通过提升公交服务的能级品质来解决。

(二)把握好当下和将来的关系,规范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关注老年群体个性化出行需求

老年群体出行遇到问题,有些是因为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比如,移动互联技术迅猛发展、叫车app软件广泛运用,在给年轻群体带来便利出行体验同时,无形中给老年群体在叫出租车时处于劣势地位(因为生理技能等原因)。或许随着社会发展,将来老年群体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将不再是个问题,相对劣势届时不复存在,但是当下老年群体出租用车难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如何通过规范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解决问题,回应老年群体关切,不仅体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加彰显社会文明进步程度。

(三)把握好城市硬件设施和文明氛围关系,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城市公民意识,营造有温度的出行环境

上海十一次党代会将人文之城列人上海建设“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三大战略目标之一,其中特别提出“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这个美好愿景也包括城市的出行环境要有温度。营造有温度的出行环境,不仅对公共交通在设施装备、供给能力、服务细节等层面有要求,更要体现在乘客的社会公民意识方面。改善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还应注重修炼内功、提升软环境,引导市民乘客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通过细微之处的人文关怀,传递城市的温度和温情。

四、相关建议

(一)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品质

优先发展地铁、“中运量”等高质量高效率的公交方式,推进轨道交通网络挖潜增能。深人基层一线、真切回应老年群体的关注,以方便老年群体为目标,进一步统筹完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加强公交线网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做好不同出行方式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推广无障碍低地板公交车,公交车辆完善安装残障辅助设施设备;公交车辆等公共交通工具按照标准要求落实设置爱心专座;推动地面公交候车设施改造,完善公交候车设施的休息和遮阳挡雨功能;统筹老年群体需求,积极稳妥推进公交出行多种支付方式;加强公交从业人员的教育引导,提升行业为老服务意识,做到规范操作、安全行车。

(二)规范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关切老年群体个性出行需求

坚持出租汽车作为城市交通有效补充的发展定位,科学制定“巡游车”与“网约车”的比例。加快建设本市“巡游车”统一调度预约平台,引导“巡游车”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提供运营服务;统筹规划、加快建设出租汽车候客泊位和停靠点,逐步形成以“电调(电话、互联网等方式)十站点候客”为主的运营模式;加强行业监管,规范“网约车”经营行为,对“网约车”平台恶意竞争、违法经营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客运和以补贴为名的不正当低价竞争行为;开展出租行业大整治,严格查处出租车拒载、挑客等违法行为。

(三)源头治理、综合整治,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出行环境

严格控制共享单车投放数量,源头治理共享单车无序发展,督促运营企业履行主体管理责任;各区(街镇)利用网格化巡视、道路巡查等机制有效落实属地管理职责,积极探索实践与运营企业建立“共管共治”管理机制,整顿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结合实际、以人为本,借鉴国外老龄化社会相关经验,积极探索运用技术手段调整优化路口红绿灯时间,完善相关设施;定期开展交通违法行为整治行动,保持严管严查态势,重点整治机动车不礼让行人、非机动车乱骑行等违法行为,积极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交通出行环境。

(四)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

进一步提升城市无障碍设施的覆盖面和配套性,对于城市道路、公交、地铁站点以及医院、商场等新建公共建筑场所,要严格执行无障碍环境标准,建设无障碍通道;对于建成设施,继续推进无障碍设施的维护管理和改造完善;做好客运枢纽、轨交站点、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区域无障碍电梯安装,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有效发挥功能。

(五)注重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文明出行氛围

组织开展行业助老志愿活动,培养树立行业尊老助老服务先进典型,教育引导交通行业从业人员做爱老助老服务的模范。近几年网络媒体上关于爱心专座引发摩擦和冲突的声音屡见不鲜,在早晚高峰时刻公共交通依然普遍拥挤背景下,如何不负爱心专座设立初衷值得关注思考。重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广泛通过移动终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渠道,借助公益广告等形式,倡导市民乘客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优良传统,积极传播文明出行正能量。同时,从安全等角度在老年群体中做好宣传引导,鼓励引导老年群体结合实际、错峰出行。

(六)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快统筹推进建设方便可达、功能完善的区域养老生活圈

综合采取措施改善出行环境、关爱老年群体出行的同时,也应当认识到,老年群体出行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其生活、文化或情感等方面需求。调研中,16%的受访者认为住所周边设施配套不完善,亟待完善的设施有社区活动中心、日常生活购物场所(菜场等)、医院等。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深人,要更加真切关注老年群体诉求,以方便老年群体为目标,加快统筹推进生活、文化、医疗等相关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构建方便可达、功能完善的区域养老生活圈。

(作者单位:市交通委员会老干部活动室)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