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杨树浦路上的红色印记

发布日期:2019-07-10

为进一步深化“五区联动”(以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为重点,引导部队营区、重点商区共同参与)、推进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6月24日上午,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关工委牵头组织复旦大学老干部处、杨浦军休中心二干所、三门中学、育鹰学校、同济初级中学、南京军区航务军事代表处上海通讯站、悠迈生活广场、巅峰体育管理有限公司、淘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关工委领导、离退休干部代表、青少年代表以及老干部宣讲团部分成员近50人,来到杨树浦路黄浦江岸线最东端的杨浦滨江秦皇岛码头、东方渔人码头,开展“追寻杨树浦路上的红色印记”主题活动,缅怀先辈伟绩,传承红色基因。

杨浦是中国近代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之一,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恽代英等都曾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同时,杨浦又拥有百年工业、百年大学、百年市政“三个百年”的深厚历史底蕴。

上午9时30分许,心怀景仰的老同志和青少年们,在街道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部长、关工委副主任张永凯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秦皇岛路32号东码头园区,参观秦皇岛轮渡站党建服务站。

这是“黄浦码头旧址”所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包括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在内的600多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正是从这里登船远航,从此踏上了一条寻找救国救民、变革图强真理的革命道路。

今年是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离沪100周年。在“黄浦码头旧址”揭牌仪式上,区委书记李跃旗说,红色文化是杨浦的“信仰之源”。

这不是溢美之词。这是抚今追昔,重温那段历史风云后的朴实陈述和真情流露!

建立在码头旧址上的200多平方的秦皇岛轮渡站党建服务站,正对浦江,面向大海,与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杨浦大桥遥相呼应,颇具匠心,令人浮想联翩。

伫立在这块不知隐藏了多少传奇与秘密的码头旧址上,追寻者们一边思索着,一边倾听那滔滔的黄浦江水,如百年前般,拍打着码头,时时卷起千堆雪。

走进该党建服务站,在这座玻璃房内,寻访者们只要轻微转动舵轮,不仅滨江沿岸美景尽收眼底,还可以细细品鉴黄浦江岸那一栋栋老建筑的前世今生。尤其是通过观看透明触控屏,100年前发生在滨江的红色影像,一一浮现在老同志和青少年们的脑海中: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黄浦码头轮渡送别中国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周恩来与黄浦码头的不解之缘;邓小平赴欧洲寻求真理的起航之地;还有聂荣臻、蔡和森、向警予……正是在那个惊雷激荡的岁月里,历史的巨轮向这些风华正茂的青年驶来,又搭载着指点江山的他们向历史的颠峰驶去。

活动期间,大家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东方渔人码头。该码头以高水准的渔文化为主题,融合人文历史、浦江美景、亲水绿地,集海洋文化博览等功能于一体,令参访者们赞不绝口。

在700米的滨水岸线上,纺织记忆、渔港再现、趸船印迹、纱厂廊架、芦池杉径、草海遗构、灯塔基础等老工业基地遗址无声地依次陈列,昔日黄浦江畔的繁荣依稀可见,不仅让身临其境的老同志和青少年们领略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上海杨浦工业的百年沧桑,也对新时代杨浦滨江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红色文化蕴含着坚定的理想追求、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内涵,是城市精神和人文品格的力量源泉。”寻访临近结束,沉浸于江景和历史不能自拔的老同志和青少年们,对城市的深厚情怀油然而生。不少老同志表示,要进一步发挥优势,讲好红色故事,做好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青少年们也纷纷表示,树立远大理想,争做时代新人,主动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践行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工作、勤奋学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