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离休干部居家养老医疗护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9-07-10

虹口区委老干部局

针对离休干部整体步人“双高期”的实际,为满足老干部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需求,根据市委老干部局关于精准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的精神,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多种形式,对我区离休干部医疗护理工作开展了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以期对改善居家养老医疗护理工作有所借鉴。

一、 我区离休干部居家医疗护理基本情况

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区共有离休干部1518人,平均年龄近90岁,大部分老同志患有一种或多种老年慢性病,需要专业护理。其中长期住院、人住护理院和养老院的共有245人,这部分离休干部能得到较好的医疗护理。居家养老的离休干部1236人,他们中生活自理的437人,开设家庭病床的287人,由老伴及子女照护的189人,由保姆或钟点工照护的323人。他们都缺少专业的日常医疗护理,其中后两者对医疗护理的需求更为迫切。

二、 我区离休干部居家养老医疗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4个街道80名居家养老离休干部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当前老干部医疗护理主要有四方面问题:

(一)从老干部自身来看,老同志对居家养老医疗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俗话说,三分医疗七分护理。大部分老同志认为自己跟社区医院签过约,每月又有签约医生定期上门服务,他们感到有这些就足够了,对专业的医疗护理不够重视,除非突发重症,否则不会主动寻求医疗护理。数据显示有21人对医疗护理概念比较模糊,48人把日常照护等同于医疗护理。

(二)从居家护理来看,相关人员的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统计显示,家属保姆护理工作主要是基本生活的照料,相关人员缺乏一定的医疗知识和护理技能,有14人反映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62人反映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不够,常用临床护理知识缺乏,遇到突发情况手足无措。比如2017年底,社区1名离休干部在散步时不慎摔跤,因保姆缺乏专业知识而处置不当,致使老同志大面积脑梗至今昏迷不醒。

(三)从社区医疗来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医疗服务有待改善统计显示,17人反映卫生服务中心人手少、上门少,部分人员服务态度不

尽如人意;26人反映社区全科医生太少;27人反映服务项目少,分科简单,比如药品不全,没有床位等;7人反映医疗设备老旧;14人反映健康知识普及频次和针对性不够。

(四)从社会供给来看,因住院难而居家护理的离休干部增多

27人患有严重慢性病需要住院治疗护理,但因医院床位紧张而被迫选择居家护理。在医院的选择上,有62人更愿意选择定点三甲医院,即使来回奔波,哪怕排队等候3个月以上都能接受。

三、原因分析

(一)自身重视不够,缺乏护理概念

一是久病成医,感到自己什么都清楚,什么都能应付,不屑于专业护理。二是所谓“节俭”的习惯,让老同志感到花钱雇人护理是一种浪费。三是对当前社会上针对老年人的新型护理服务项目了解不多。

(二)人员素质不高,缺少专业培训

一是市场上的居家保姆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缺少护理经验。二是居家保姆长时间照护老同志任务繁重,待遇偏低,容易产生负面情绪,降低工作质量。三是护理人员缺少有效的、系统的护理技能培训和实践操作。

(三)专业人才紧张,社区服务有限

一是医护人员紧缺,尤其全科医生更少。医护人员主要精力在于病重老同志的就医和家庭病床的照护,对一些慢性病的老同志仅仅做到上门看望。二是日常医疗保健宣传较少,社区中心组织的集中宣传和家庭医生的上门宣传较少。三是由于资金问题,少数医疗设备检修更新不及时。

(四)床位资源紧张,难以满足需求

虹口区医院住院床位一直很紧张,区属医院现有老干部病床160张,与老干部数量之比约1:10,缺口较大。

四、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日常宣传,重视居家护理

针对老同志对医疗护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建议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可利用新媒体、传统媒体等进行宣传,让老同志思想上重视起来。二是科普医护知识。可利用健康讲座、体验式照护和上门走访等时机,开展互动交流,让老同志对社会新兴高龄养老服务模式产生兴趣。三是鼓励主动消费。老同志革命一辈子,勤俭一生,在颐养天年需要医疗照护之际,应鼓励他们多为自己健康消费,努力提高生活品质。

(二)实施专业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结合我区当前实际,按照治疗型、康复型、舒缓照顾型三种类型给予后续医疗护理服务,一是确保居家保姆基本素质。鼓励老同志通过正规渠道,选择具有一定护理能力的居家保姆。二是大力开展“介护”培训。邀请专业人员开设家庭“介护”培训班,通过分批次滚动式集中培训,印发书面培训知识要点等形式,不断提高照护人员的专业护理能力。

(三)注重人员管理,提高服务职能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现状,一是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管理。继续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沟通,建议按需配备人员,条件允许可适量招聘社会专业护理人员或有专业的志愿者。机构管理者要善统筹会管理能担责,医护人员要专业过关,会传帮带,与居家老同志沟通交流顺畅,彼此间友好信任。外聘护工要业务素质过硬,坚持持证上岗。二是要加大全科医生供给。积极与区卫计委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商,从区级医院调派全科医生或外聘部分专业水平较高并有志于服务老同志的全科医生,来缓解居家老同志看病难的需求。三是要不断拓展服务项目。继续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商,努力改善硬件配套设施,提高医疗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居家老同志提供基本、便捷、连续、有效、经济的健康服务。

(四)整合医疗资源,有效增加供给

一是进一步完善离休干部就医绿色通道。为了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网络功能,按照危重病人、疑难杂症在三级医院;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住院在二级定点医院;脱离急性期、病情稳定患者的护理、康复在延伸医疗机构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离休干部就医绿色通道。二是购买居家养老急需的服务。积极与区卫计委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商,面向社会组织购买居家养老急需护理人才资源或与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应对居家养老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推进“长护险”,可借助当前福寿康公司在全市推广“长护险”项目契机,定期上门为老同志提供居家护理,并提供专业化评估进行科学建档,促使老同志的服务情况与健康状况档案化,达到养老服务有据可依。三是整合资源增加床位。与有关部门协商,在没有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求适量增加床位,逐步缓解老干部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在有老干部病房的区属医院再适量增加部分离休干部床位,确保居家养老离休干部的诊疗照护。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