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退休干部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以上海监狱系统老干部工作为例

发布日期:2019-07-18

黄德龙  余飞  庞月红  杜大伟  彭丽萍

离休和退休干部都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实现转型服务、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上海监狱系统老干部工作为例,通过研析新时期下老干部工作面临的变化和带来的挑战,深人思考如何做好退休干部这一群体的管理教育服务工作。

一、新时期监狱系统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服务对象发生了明显变化

1.离退休干部此消彼长。从近几年统计数据看,离休干部随着年龄增大,越来越少。而退休干部数量快速增加,年龄集中于60—75岁,党员占47%。从今后三年的数据看,即将退休的有493人,其中副处及以上的有98人,占19.87%;党员占76%;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占94.5%。可见,今后服务对象已经从主要服务离休干部为主转变为退休干部为主,同时新加人的退休人员层次比较高,党员比较多,整体文化程度也比较高。

2.与组织关系开始发生变化。现实中,离休干部对原单位党组织依赖性比较强,晚年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组织解决。而现在的退休干部,从“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后,与原工作单位、部门及工作领域的联系势必减少。我们发现,仅从每年参加单位组织的活动人员看,基本上是“老面孔”,“没事不找组织麻烦,有事才找组织帮忙”的现象逐步上升。

3.特殊个案问题趋多。监狱系统中,退休干部情况比较复杂,既有市内退休的,也有市外退休的;有跟子女一起居住的,也有孤老、独居,甚至住养老院的。有一些退休人员因养老社保问题、子女就业问题、户口问题、财产问题、与子女关系问题等原因,经常到有关部门上访。有的退休后,随着年事渐高,生活中碰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常常需要组织出面解决。

(二)服务需求发生了较大改变

1.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转型。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退休干部与时俱进,乐于接受新事物,他们上互联网,用智能手机看新闻、购物,用微信、QQ聊天交流,思想比较活跃。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主体多采取居高临下、单向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传统的开会、传达、讨论、交流方式运用比较多。新媒体的强势普及,一部分退休干部认为,学习理论、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新媒体更具优势,退休干部个性化的需求日益突出,这些都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

2.精神文化需求亟待增强。现实中,大多数退休干部不愿意思想落伍,不希望被社会淘汰,不让年轻人和晚辈瞧不起,希望晚年生活更有价值,个人身份得到社会的认同。同时,他们也普遍希望,从落实老干部“两项待遇”拓宽到政治励老、文化惠老、精神慰老。可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老同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急需我们在开展老干部工作服务管理中不断增添精神养老的内容。

3.生活方面需求有所转变。从心理方面来看,由于部分退休干部年事也高,自理能力降低,他们对外界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强,特别是子女不在身边的,很多时候需要他人更多的陪伴与帮助。从生理方面来看,部分退休干部面临的生理机能老化,身患老年疾病的越来越多,需要求助医疗资源。所以他们希望组织提供解决晚年生活困难的资源。

(三)管理服务模式亟须创新

1.被动、静态管理模式需要改进。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老干部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在需要。现实要求老干部工作者深人社区,去接触、了解老干部情况,这样工作才会有针对性、实效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服务不到位、关心不及时的问题,如仍坐等老干部提出问题和反映情况,有的退休干部在生病住院、生活有困难时,原单位不知情现象屡有发生。

2.形式化、大众化服务方式需要改进。受习惯思维方式的束缚,老干部工作者大多注重形式化、大众化的方式,忽略退休干部的精神、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同时,因多种原因,不少退休干部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减少,人际交往范围也变窄,精神生活变得贫乏,甚至产生脱离社会的孤独感,他们期望更多的关心照顾的心理逐步增强。

3.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够。当前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管理更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实践中,我们没深人掌握退休干部队伍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没有较好地为退休干部搭建培养兴趣、开展学习、施展才华和个人价值的平台,没能了解其身体情况的变化等。这些会影响到退休干部对原单位的看法,容易产生原单位在“甩包褓”的想法。

(四)老干部工作队伍亟待加强

1.队伍观念需要改进。有的在职同志认为,监狱工作安全为天,老干部工作是“副业”的“副业”,只要落实好政治和物质两项待遇,因此在思想上并没有真正重视,行动上形式主义较突出。如单位因为退休干部不断增多,工作者太少,结果在服务管理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平时靠电话联系为多,仅在重大节日组织人员上门看望慰问,极易导致服务管理工作出现“空档”。

2.队伍能力需要跟上。一是工作创新性不足。对如何推动工作转型的办法不多,调查研究不够,对实际需求不了解,工作方法陈旧,思路不宽,凭经验办事。二是能力素质不适应。尽管工作者平均文化程度较之前有所提高,但因整体年龄偏大,学习培训不够,导致老干部工作队伍整体能力素质与工作要求不匹配。

3.队伍结构需要优化。从数据来看,工作者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总体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从事老干部工作年限总体不长,5年以下占45.9%。同时流人人员年龄偏大,新进人员少,这些都影响到队伍的能力。针对当前老干部工作呈现点多面广、要求高、任务重情况,人员需求矛盾较为突出。

二、应对挑战的路径思考

(一)加强研究,深入了解服务主体变化规律

1.加强调查研究,建立数据库。建议对退休干部群体进行调研,厘清他们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规律,掌握退休干部队伍的基本规律。同时,总结成功做法和经验,建立退休干部信息库,摸清退休干部的各种情况。通过这些前期的工作,为后期的预测和分层分类教育引导提供科学依据,打下良好基础。

2.做细做实典型,建立个案库。建议各个单位结合近年来处理退休干部问题的情况,采取类似应急预案的做法,对重点对象反映的问题或困难进行解决的过程进行总结,提炼出相关个案的处置经验,并形成资料(老干部个案工作法)。这样既可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典型经验,也为老干部工作的推进积累素材。

(二)立足实际,创新退休干部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一要坚持正面引导,创新工作思路。坚持由被动灌输型向主动引导型转变;坚持解决思想问题要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老年社团建设结合;坚持自我教育与组织教育相结合。二要紧扣时代主题,创新工作内容。不断深化政治理论内容,即时通报时局时事和养老保障政策,加强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三要突出自我教育,创新工作方法。做到掌握思想动向与做好舆情引导相结合;用好传统媒体与用好新媒体相结合;创新老干部党组织的管理与加强党员教育引领相结合;用好老干部文化阵地。如2018年8月上海监狱局和普陀区甘泉街道联手举行仪式,推荐监狱系统老干部参加服务社区活动,就是一个创新。

2.确保生活待遇和精神文化需求。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秉着人文关怀的原则,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引人单位志愿者为退休干部提供服务。同时,加强与居委会的沟通,鼓励退休干部参加上海政府推出的“老伙伴”计划。

(三)主动思考,探索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新模式

1.根据“积极老龄化”理论,要以尊重老年人的人权为前提,以独立、参与、尊严、照料和自我实现为原则,改变全职全能、大包大揽的服务体制,重新确立在资源配置中的合理地位,吸引更多的公共社会资源投人到退休干部工作中。

2.探索建立党委统一领导、老干部门宏观指导下的以退休干部党支部为核心、退休干部自我管理团体为阵地、社会化服务网络为依托的服务管理新体系,实现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的目标。

3.实行信息化基础上的“动态十精细化”管理。动态管理方面。根据退休干部不同需求、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由静态服务管理变为动态服务管理,由节日集中看望变为经常性登门探访,由分管领导等少数人联系变为各有关部门共同联系,由退休干部提出问题变为主动询问需要解决的问题。精细化管理方面。建立人文关怀、心理健康帮扶机制;建立与其子女、社区、医院、志愿者的联系制度,注重做好个性化、亲情化服务。

(四)加强学习,提高老干部工作者素质和能力

1.要从思想上重视工作者队伍建设,关心尊重他们,搭建多种平台发挥他们作用。其次要加强教育引导。让工作者切实增进对老同志的感情,增强做好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责任感。再次要改变工作作风。要通过改进作风,主动了解老干部、切实服务老干部。

2.要提高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要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途径,多渠道锻炼队伍、培养干部,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道德素养、文化修养和纪律意识,做到“打铁自身硬”,为做好老干部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3.优化工作者队伍结构。要改变队伍的年龄结构,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爱老干部工作的年轻同志吸引进来,激发老干部工作活力。要保留各年龄段干部的合理比例,做好“传帮带”工作。同时,要疏通“出口”,定期实行内部轮岗和跨部门交流,形成正常流动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工作人员“进得来、出不去、长不大”的问题。

(作者单位:市监狱管理局)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