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毕业学子带着“五老”的叮咛放飞梦想

发布日期:2019-11-09

“懂得感恩,学会放弃,保持善良……”日前,上海师范大学特邀党建组织员、校关工委讲师团成员、哲法学院关工分会副主任朱国定老师,以“感恩、责任、奉献”为主题,为哲法学院即将踏上社会的毕业生党员们上了一堂党课。课中,朱国定与大家分享了当年入党心路历程,其质朴幽默的语言风格、充满关爱的情感流露,直击每一位听课者心灵,旋即产生共鸣。

这是上海师范大学开展“叮咛”教育、推进思政教育创新的一个缩影,一茬茬毕业生党员正是在朱国定等广大“五老”的叮咛和祝福中,开启新征程,放飞新梦想。

多年来,上海师范大学关工委在大学党委领导和各二级单位党委支持下,始终坚持以毕业生党员教育为切入口,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和作用,积极开展以重温入党誓词、新老党员座谈会、老青共学新思想等为内容的“叮咛”教育,旨在为毕业学生党员即将踏入社会这一“人生紧要处”,送上叮咛诤言、提出殷切希望,在开好头、起好步中永葆党员先进性。据悉,全校每年组织“叮咛”教育约20场次,受益人数近千人。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在中共“一大”会址,汇聚在鲜红的党旗下,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商学院关工分会副主任杭金英老师带领商学院毕业生党员们庄严宣誓,回望初心。在这一跨越时空的寻访之旅中,铮铮誓言,响彻云霄,洞穿时空,连接着未来。

从一张张泛黄的报纸,到一幅幅保存完好的老照片,学生党员们伫立于历史实物前,思绪万千,不仅真切感受到建党初期的筚路蓝缕,也越发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无为何入世,入世有所为。人有梦想,就有目标,有动力,有作为”。这既是校关工委讲师团成员、老校长杨德广对商学院、美术学院和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毕业生党员的谆谆教诲,也饱含了对青年一代的殷殷期待。

“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自己的党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面临诱惑、人生选择时保持理性。”杨校长语重心长地嘱咐大家,“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首先就是要不断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要敢于担当,不怕吃苦,抓住今天,不断奋斗,才能在未来有所作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为此,校特邀党建组织员、人文学院关工分会副主任丁光勋老师,用三个不同时代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伟大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成就。他同时寄语人文学院的毕业生党员,在新的人生征途中要勇挑重担、积极工作、不忘初心,特别是面对民族复兴的新征途,身处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当代青年更要发扬奋斗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搭建好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舞台。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大学关工委和学工部还联合推出了师生两代人共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生导师沙龙活动。

活动中,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校关工委讲师团成员盛昌旦老师不仅为对外汉语学院的毕业生党员们讲述了自己与共产党的“渊源”,还向即将走向“立业”阶段的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人的一生就像一本书,而‘人生’这本书没办法重新翻阅,需要‘导航仪’为我们指明方向。”盛老师“叮咛”学生们,要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压舱石”,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四个自信”。针对即将走上教育岗位的毕业学生党员,他饱含深情地说:“作为一名党员,哪怕是铺路石,哪怕是螺丝钉,也要做最好的自己!” 

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对外汉语学院关工分会副主任楼雅珠老师当过知青。艰苦的生活经历和基层工作历练,磨练了她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品格。楼老师在与毕业学生共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时,提出了谆谆告诫:“人生的十字路口,坚持是最重要的。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好青年时代的第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工作岗位上勤奋敬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句祝福,一世牵挂;一声叮咛,一生感动。在听了“五老”们嘱托和叮咛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不管今后身在何处,首先要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常怀感恩之心,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在建功新时代中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