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约而同拿起笔杆子,书写了哪些战“疫”情?

发布日期:2020-02-14

黄浦区有一群老同志,他们正拿起笔杆子作为武器,积极投入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斗,宣扬正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黄浦老干部网宣队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名为“浦江思源”网宣组。面对这场无声战役中的消极、焦虑与担忧,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驱赶阴霾,传递光与温暖。

提振信心
宣传达人自有十八般武艺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能战胜它的信心非常重要。

博客组组长老张发表了《感动、鼓舞,并坚信着》一文,鼓励网宣队员们在宅家的同时,关注疫情,并在网上发文发声,明辨是非,以正视听。

94岁的离休干部老李写下诗歌《抗疫情》和《党旗扬》,将困苦疫情看作玉汝于成,赞颂“举国军民齐上阵,当先奋勇党旗扬”。

擅长书法的老黄,挥毫写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心聚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书法作品,提振士气,鼓舞人心。

老成在其“康康茶室”专栏中写下《沁园春·咏武汉》、《借诗歌力量,筑坚定信念》、《白衣战士的歌》等作品,展现离退休干部参与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心。

老姜的“清晨微语”几乎每日更新,“坚定信心,阳光面对,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征服不了的困难!” 

各守其责
我们都是城市的守护者

疫情当前,困难是共同的,唯有同舟共济方能共度难关。

善写故事的老顾创作新作《聚会》,其中因疫情而被推迟的40年未见好友的相会,像极了今年春节无数个中国家庭共同的窘境,但老顾乐观,他说:“待疫情过去,迷雾散尽,春回大地,百花盛开之时,我们可以重新聚首,把酒言欢,我们可以不戴口罩,谈笑风生,我们可以无所顾忌,握手拥抱。”

年近九旬的老王积极响应市委老干部局的号召,减少出门,在家做好自我保护,并写下《宅家求趣》、《长寿花日影》等诗歌,号召老人以乐观心态宅家避疫。

老张善从生活中捕捉素材,一篇《出行记》以小见大,从普通市民的视角来讲述上海这座城市如何通过精准、快速、科学的城市管理来阻止疫情的蔓延,而普罗大众又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吃透政策,自觉维护自己的城市。

老周曾是老干部工作者,当她得知抗击疫情需要大量志愿者,她第一个举手报名。在《鼠年—坚强》里,她是个响应号召的自律市民,在《由“口罩”引发的……》里,她又成了为居委干部解围的社区热心人。其实他们就想告诉大家,疫情当前,人人都是战士。

客观理性
总有智慧的光亮照进阴霾

科学防治落脚于方方面面,老干部的眼光更是独到。

热爱绘画的老钱在朋友圈中看到了一则名为“武汉蝙蝠成灾”的视频,视频中一个工人敲开屋顶瓦片飞出大量蝙蝠。老钱认为在疫情爆发的当口这样的视频是雪上加霜!但如果视频不实,岂不是让有些心怀不轨的人“乘火打劫”?老钱再看视频,竟发现多处漏洞,又与群中见识广博的老伙伴们一同“找茬”,最终在微信群中辟谣。老钱在其撰写的《蝙蝠视频引发的思考》一文中写道:“要不传谣、不信谣,仅凭朴素的觉悟,纪律的约束远远不够,还必须靠知识、靠理念、靠思考,切实提高自身的辨识能力,首先识破谣言,然后才能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老顾正气凌然,用一篇《浅谈任性》劝解那些在疫情防控中唯恐天下不乱之徒要“迷途知返,尽早的让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序列之中,找到自己在社会里应有的位置和角色,和大家一起携手抗阻疫情。”

老宁写下《疫情之中的舆情》一诗,希望大家关注网络舆情,要“擦亮双眼,微信本是双刃剑,养身动脑,疫情之中看舆情。”发挥网宣队员的积极作用,从我做起。

以史鉴今
好经验就是击退瘟神的利剑

疫情可怕如瘟神,唯有精准施策,众志成城才能将其击退。

风趣的老陈说今年是个标准的鼠年,大家都要静待家中,等待危险过去,坚持就是胜利。他还特地制作了图文详解《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回顾疫情发展,梳理施政过程,引用专家评价,生动详实,让读者一目了然。

爱诗也爱史的老曹重读毛泽东在60多年前所作《七律二首·送瘟神》,在读后感中回忆当年曾有患病亲属为求医借住他家,“在我家天天用吸管抽取毒液,味道弥散,难闻极了,但据说,这种病离开了当地的水源就不会传染,大家还稍稍有些放心。今天看来,人们对这种疾病传染糊涂甚至愚蠢的态度,是多危险啊!”尽管是这样,血吸虫病在当时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科学应对与广大民众积极配合下终被消灭。毛主席作诗赞颂,并道“党组织、科学家、人们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只好走路了。”老曹又写《清朝怎么实施疫灾隔离措施——读<中国灾害通史:清代卷>笔记》一文,以古鉴今,强调“采取‘封闭’‘隔离’的措施以切断传染源,是防治疫病的根本办法。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隔离防治都是杜绝疫情传播的最有效方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