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www.shlgbj.gov.cn
发布日期:2020-07-29
当前,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信息化正从网络化向智能化方向大步迈进。为深入贯彻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及上海市老干部2020年工作要点,长宁区委老干部局主动对接区域养老资源平台,积极融入养老智慧社区大格局,在“一网统管+嵌入式养老”信息化大潮的助力下,让各种高科技精准化、精细化养老在老同志中先行先试,提升“暖心行动”的针对性,不断提高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水平。
老同志居家养老嵌入“社区大脑”
“叮铃铃,严阿婆你家门开了好久了,夏天有蚊子快点把门关上吧......”
“叮铃铃,严阿婆,你今天怎么还没开过门呀?日托所的助餐来了吗?”......
诸如此类的问候几乎每天都发生在北新泾街道老干部工作者和离休干部严明的对话中,那么对于严阿婆家的大门,老干部工作者怎么做到了如指掌的呢?原来她家“玩”起了高科技——智能门磁。作为全市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AI社区”,长宁区北新泾街道打造了智能中枢“社区大脑”,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街道将“社区大脑”融入“一网统管”工作,并实行综合管理责任片区机制。通过前期的数据排摸,家住新泾三村的严明等40多位独居高龄老同志,率先体验了一把新型高科技智能服务设施。
通过在老人家中的门体或门框上安装的智能门磁感应器,判断家门的开关状态,开关门的信息会通过“一网统管”智能管理系统上传到云端,一旦老人超过48小时未开门,后台就会响起预警。预警信息会第一时间同步推送到街道“一网统管”平台以及老干部工作者手机中,方便及时掌握老同志的状况。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为防止老人在家发生意外,除了每天电话与老同志联系外,一天两次查看大门数据就成了老干部工作者每天的必做任务。
智能门磁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通过“一网统管”平台以及云数据,加强了对高龄独居老人的动态管理,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做到了精准化服务。目前该项目正在北新泾街道独居老干部与社区10%的高龄独居老人中稳步推进,得到了老同志和工作人员的好评。
老同志机构养老嵌入“智能检测”
“嘀!嘀!嘀!”短促而又刺耳的警报响起!
钱老今年96岁高龄,长期患有心脏病,凌晨2点多,虹桥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二楼虹桥敬老院监控台发出警报,警报提示长期住这里的离休干部钱老心跳呼吸异常,护理人员马上赶到钱老的房间,发现钱老呼吸困难,右手捂着心脏所在的位置在床上挣扎。护理人员立刻拨打120,把钱老送往附近的医院。由于早发现早急救,钱老恢复得很好,经过紧急治疗出院后住回了虹桥敬老院。钱老的家属对敬老院表示深深的感谢,并称赞这套系统是老人的保护神!
虹桥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以“智能化、精细化、社会化”为特色,引入了22项智能化设施,实现为老服务日常管理、健康监测、居家服务的智能化。
被老同志家人称赞为保护神的是为老人配备的一套智能床垫系统,24小时实时监测老人睡眠时的心跳、呼吸、离床状态,如有异常情况,监控台会及时发出警报,以便护理人员及时应对。
老同志康复活动嵌入“电子守护”
虹桥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三楼是日间照顾区域,包含了日间照料中心和认知症家庭支持中心。疫情之前,三楼活动区域经常能看到街道离休干部苏老的身影。经过对苏老认知情况进行评估,准确发现哪个维度缺失,针对缺失的维度进行康复训练,苏老每次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都会佩戴防走失胸卡,该卡具有定位功能,三楼照料区域设置有电子围栏,每当苏老将要穿过该区域时,系统会发出警报,工作人员通过ipad可以清楚看到苏老所在位置,从而及时给予帮助。
此外,服务中心还会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让老人分块活动,增加互动交流。每当苏老来到三楼活动区域,工作人员就会很贴心地告诉钱老可以到三楼找苏老叙旧聊天。两位老人相见,分外开心,三楼活动区域经常可以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
扫码安装
上海老干部APP
扫码关注
上海老干部公众号
扫码关注
关心下一代
www.shlgb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