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的新常态!跟着“老普”们搭上新快车吧

发布日期:2020-11-16

近年来,普陀区委老干部局贯彻中组部老干部局和市委老干部局关于信息化建设的部署要求,适应老干部队伍“变”与“不变”的新常态,以“一化”带“两化”促“三性”为目标,建立了以信息化推进老干部工作的新模式,树立信息化“云思维”,以线下传统模式为支撑,按照“互联网+”新模式,在满足老干部的实际需求中推进老干部工作。

普陀结合离休干部逐年减少、退休干部逐年增加的变化现状和老同志加强学习、紧跟时代的不变需求,围绕区委中心工作,深耕普老汇品牌,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推动工作转型发展,在全区形成了一批信息化平台,形成了一批信息化项目,形成了一批信息化骨干队伍,扩大了信息化辐射力影响力。 

增强意识,落实工作责任。

区级层面:发挥普陀老干部微信公众号等“六微”作用,2018年以来推送信息1065篇;抓好三级微信公众号和上海老干部APP“3+1”的更大范围覆盖,安装使用上海老干部APP 3287人,关注使用三级微信公众号3961人;还聚合联动各级各类宣传资源,宣传老干部工作。

街镇层面:推进普老网上之家建设,全区建立300多个,抓实微信推送浏览率、点赞率、在看率“三率”工作,满足老同志随时随地想学就学、想看就看、想反复看就反复看的学习需求。

责任层面:注重政治引领,落实老干部工作意识形态责任制,制定实施细则,加强对全区老干部宣传、云端线上群体的舆情管控,确保责任有效落实。

搭建载体,科学有效运行。

线上载体,结合支部建设标准化要求,打造“微+”平台,定期推送《普老学习导读》;推行主题党日、学习活动网上见,开展活动260多次;还组织年老体弱、异地居住、流动党员等不便集中的党员开展线上微生活,打通教育管理的最后100米。云端载体,组织老同志用好学习强国、上海老干部APP等平台,通过视频会议、指尖专栏等形式,实现信息共享。

连线载体,借助B站等平台,开设普老云讲坛、云课堂、云例会,开展直播报告、每月例会,组织老同志在互动中强化政治意识;叶伯平的“离退休党员抗疫故事”吸引受众2500多人次。

打造队伍,培育时代老人。

引导老同志会用网,通过老干部工作者、老干部微信群,加大对老同志使用三级微信公众号和上海老干部APP的宣传推广力度;组织老干部工作者进社区进家门,手把手帮助老同志解决信息化难题。

引导老同志用好网,发挥老同志独特优势,形成了一批信息化骨干队伍,如网宣达人袁芳荣、B站常客叶伯平、微视频形象大使叶红等。普老“四史”宣讲团开展线上宣讲230多场次、录制微视频40多个,还拍摄“苏州河的红色故事、普老爱国主义教育”视频等17期,受众达2.1万多人次,普老汇团队因此荣获全国先进集体。老同志还在网上积极发声,传递正能量,离休干部曾庆绘经常在支部书记群分享学习心得,参与“晚晴话曹杨”,被学习强国报道。

及时优化,推进相关工作。

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贯彻区委要求,打响普老心薪课堂品牌,开展系列活动400多场次,形成“四史”学习教育的“普陀特色”,“四史”视频党课被上海老干部官网等录用。

做实志愿服务,有三个特点,成立早——率先注册“普老汇”大队,分级注册服务队31支;项目多——大队发布“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各级服务队发布项目49个;时间长——招募骨干志愿者1590多名,参与志愿服务7800多小时。

丰富精神文化,2018年开通“普老也要上春晚”网络通道,老同志积极报送节目;线上推出抗疫作品展、声音里的四史等活动,实现了老有所乐。

加强服务保障,落实一人一册(策),梳理老同志基本信息和为老服务资源,为“一对一”精准服务奠定基础;开展“五个乐享”,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普老乐出行”预约优先叫车服务,为老同志办实事解难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