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再出发!听听他们的心声

发布日期:2020-11-16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12日在上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上海广大离退休干部第一时间开展学习活动,认真领会讲话精神,表示要积极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继续助力浦东开发开放和上海改革开放再出发,与全市干部群众一道,奋力书写上海改革发展新篇章,奋力开创上海改革创新新奇迹。

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

沈入群

全国离休干部先进个人、浦东新区离休干部

参加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不禁感慨万千:浦东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如今三十而立再出发,作为浦东新区的老同志,我们感恩人民、感恩党,要继续做五好老人:永葆革命本色,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可敬老人;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爱心老人;老有所学、孜孜不倦的智慧老人;善待别人、宽容为怀的慈祥老人;乐观豁达、养生有道的健康老人。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人物故事

被誉为“浦东活地图”的沈入群90岁了,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去浦东走一走、看一看。他这个曾经的军人走正步,一步就是75厘米。1992年,浦东第一张地图《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简图》诞生,其中的细节就是由他和几位朋友用数不清的“正步”丈量出来的。

从那时起,这项绘图工作沈入群坚持了15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昔日“下只角”日新月异。老人的地图上,世界500强企业多了,科研单位、便民设施也日益丰富。“一年一张地图,我们用它追赶浦东,描绘浦东。”

一晃10多年,每年的浦东地图都有新变化。“每当我把新的浦东地图送到新区政府时,得到的往往是两句评价:蛮好,但是地图还是赶不上变化。”沈入群感慨。地图上的内容,年年都在增加、细化。2000年,张江出现在地图上;2001年,地图上的张江被细化;2003年,外高桥保税区被放大;更有许多高楼大厦与新村小区拔地而起……

有一次,沈入群遇到一位“海归”,对方告诉他,自己就是看了他的浦东地图后,决定回国的。在这张地图上,他与几位老伙计,标出了落户浦东的500强企业以及国内主要的知名企业,还有科研单位、创新单位及学校、医院等便民设施。“他看了地图后,发现浦东适合创业,也适合安居,就被吸引来了。”

林元培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桥梁工程设计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资深总工程师

能在庆祝大会现场聆听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倍感荣幸,也很受鼓舞。总书记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要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要解决当前的发展问题,必须自主创新。我一辈子与桥梁技术打交道,听了特别有共鸣。几十年前,我们的斜拉索桥技术需要向国外学习,但最近我们的斜拉索已经出口到了美国。国外的技术有时只不过是先走一步,只有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就能取得进步。我国的桥梁技术经过努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还国际领先。

30年来,浦东创造了多项“第一”。这也给我们科技工作者启示,不仅要自主创新,还要有敢做第一的气魄。展望未来,总书记提出要赋予浦东新的重大任务,这表明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浦东将大有可为,前途无量,我们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责任重大,要用技术创新、工程实践,为浦东更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人物故事

84岁的林元培,设计过上百座桥梁,一生都在与桥打交道。先后担任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卢浦大桥、徐浦大桥、东海大桥等桥梁总设计师。他主持设计的上海卢浦大桥建成后,创造了世界造桥史上的多项第一。打破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退休后,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激情,先后参与了黄浦江闵浦大桥等多个重大桥梁工程的技术咨询和顾问工作,并结合工程实践开展科研创新,取得了丰硕的工作成果。

2017年起,他又领衔开展大跨度斜拉桥方案研究,整合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技术力量进行攻关。从方案设计到结构计算,再到施工方案,他都身体力行、亲自设计,并在科研过程中加强对青年技术人才的指导和关心。在他的带领下,市政总院培养出了一大批桥梁精英人才——4800余人中,桥梁国家大师有3人,教授级桥梁工程师25人,桥梁工程师近500人,组建起一支名副其实的桥梁建设“国家队”。

去年,在上海市委常委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学习会上,林元培院士应邀在会上分享自己长期从事桥梁设计建设的心得体会。他发自肺腑地说道:“我坚信,一代代共产党人、一批批桥梁人,凭着守初心、担使命的坚定信念,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担当一定会让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

陈福良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上钢新村街道“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支部书记,原核工业部青海221厂二分厂党委副书记

作为浦东新区的一名老干部以及“两弹一星”工作者,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备受鼓舞。浦东因开发开放而兴,由开发开放变盛,浦东三十年书写了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曾经的我们有幸参与祖国核事业的研发工作,作为浦东人又见证了浦东的发展,也享受到了浦东开发开放的红利。我们愿为浦东的发展尽自己微薄之力,继续发扬“两弹一星”艰苦创业的精神,讲好“两弹人”的故事,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人物故事

上海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两弹一星”党支部成立于2005年,现有28位党员,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71岁,平均79岁,全部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原221厂(“两弹一星”青海基地)回沪的退休干部组成,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蘑菇云”党支部。

为讲好身边故事,传承两弹一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支部老同志们自发捐赠珍藏多年的历史照片、相关证书、纪念奖章和物品,有的还不远千里去青海基地征集史料,建成“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动展现了核研制的工作和生活场景。支部老党员还纷纷自告奋勇担任教育基地讲解员,大家饱含深情地讲述亲身经历的往事,把参观者带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为了增强宣讲成效,支部组织老同志撰写回忆录,汇编成《红柳》一书,供参观者阅读学习。

党支部还主动请缨,组织支部成员为社区群众、困难企业下岗职工开展宣讲,用他们的真实故事教育感染社区群众,帮助大家重塑信心。支部与青年社工代表签约结对带教,在他们的感染下,其中一部分青年很快被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十多年来,支部深入机关、学校、企业、部队等单位宣讲,听众达15万余人次。目前,在上钢街道党建中心“阳光讲师团”、文化中心文体团队、平安志愿团队等20多支队伍中,几乎都能见到“蘑菇云”党支部老同志们的身影。


黄宝妹

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百老讲师团成员、杨浦区“金色夕阳”老干部正能量工作室成员

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行走于浦东这片热土,感受深切的是沧桑巨变,是敢闯敢试,是排头兵、先行者的担当,是“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的坚定自信。

人物故事

现年88岁的黄宝妹是上海浦东高桥人,曾是上海市国棉十七厂纺织工人,并一直在厂工作42年,1953年成为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先后7次被评为上海市、纺织工业部和全国劳动模范,是中共八大代表,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58年,著名导演谢晋拍摄了以她为主人公的电影《黄宝妹》,“工人演自己”,黄宝妹亲任主角,在那个年代她是家喻户晓的“劳模明星”。退休后,她积极发挥余热,助力基层社区治理,还深入大中小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社区,向广大党员群众宣讲党史,传承劳模精神。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时,走进了 “人人屋”党群服务站。在“人人屋”里,总书记与几位杨浦滨江居民亲切交谈,其中一位就是黄宝妹。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