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故事15——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起航

发布日期:2021-04-25

编者按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从上海石库门出发,一路征程,腥风血雨。从黄浦滩头到珠江两岸,从长城内外到大河上下,无数先烈甘洒青春热血,书写中华春秋!新中国诞生,无数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再立新功!“众鑫有话”讲师团讲师、原南京政治学院博士生导师华强教授编写了“建党百年故事”,带领读者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让我们牢记100年前共产党人为什么而出发,共产党人为谁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起航

华  强

中国共产党在2021年迎来自己的百年华诞,上海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已经紧锣密鼓地进行兴建、维修、布展等一系列工作,7月1日前正式开馆。

一大会址是当年李书城公馆

100年前,中共一大在贝勒路树德里3号召开,会址是一座上海典型的两层楼石库门房子。这座房子当时称为李公馆,是国民党元老李书城的公馆。

李书城的父亲是湖北潜江的一个教书先生,他先后将儿子李书城和李汉俊送到日本留学。1902年5月,李书城到日本东京弘文书院学习,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1911年11月2日,李书城参加武昌起义,黄兴提议他担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参谋长。1912年1月,李书城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处军事组组长兼陆军部顾问。南北议和时期,李书城任南京留守处总参谋长,授陆军中将衔。1916年,李书城出任大总统黎元洪顾问。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任大元帅,李书城任护国军总司令兼湘西防务督办。

李书城到上海后,最初住在霞飞路渔阳里(今淮海中路567弄),后住三益路。1920年,当时属于上海城郊结合部的贝勒路上兴建了一排石库门房子。石库门房子共5幢,主人是一个姓陈的老太太。陈老太太投资建房是用于出租,这是那个年代非常盛行的一种投资方式。李书城看中新建的石库门房子环境幽静,于是向房主租借了其中2幢16号和18号并将它们打通。李书城住进新房子的时候,马路对面是一片菜地。李公馆所在地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改称望志路106号,现改为兴业路76号。

李汉俊提议在李公馆召开一大会议

李公馆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因为李书城的胞弟李汉俊借住在李公馆。李书城的胞弟李汉俊1904年到日本,从中学读到大学,在日本留学期间,受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的影响,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

李汉俊回国后,住在胞兄李书城家里,他并没有理所当然地成为一名土木工程师,而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李汉俊从事共产主义运动,当时每月活动经费需要200块大洋。李汉俊将自己的收入全部拿出来,他的生活费及子女抚养费等由李书城供给。

早在1919年9月,李汉俊就萌发了在中国建党的思想。1920年6月中旬,在陈独秀、李汉俊的策划下,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会议推举陈独秀担任书记。1920年11月,陈独秀应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之邀至广州任革命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兼大学预科校长,陈独秀将党的书记一职交由李汉俊代理。次年3月,陈、李二人产生矛盾,李汉俊将党的名册、文件交李达,由李达代理书记。

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承担了中共一大召开的筹备工作,具体工作由李达和李汉俊共同负责。李达原计划将外地代表安排在旅社,会议也在旅社举行,王会悟表示不妥。李汉俊得知情况后,提议将会议放在他家里召开。

李汉俊介绍说,他胞兄李书城此时带着警卫去湖南并由湖南转道湖北出任湖北自治军司令。公馆此时只有李书城的妻子薛文淑、李汉俊3岁的女儿李声韵,还有一位女佣和一位厨师,共5个人。李达考虑,李公馆地理位置偏僻,人烟稀少,加上李家此时没有什么闲杂人员,是一个适合开会的地方,一大会址就这样决定了。

王会悟在距李公馆仅5分钟路程的博文女校落实了外地代表的住宿。各地代表陆续到沪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李公馆召开。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