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故事34——瞿秋白与《国际歌》

发布日期:2021-07-22

编者按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从上海石库门出发,一路征程,腥风血雨。从黄浦滩头到珠江两岸,从长城内外到大河上下,无数先烈甘洒青春热血,书写中华春秋!新中国诞生,无数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再立新功!“众鑫有话”讲师团讲师、原南京政治学院博士生导师华强教授编写了“建党百年故事”,带领读者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让我们牢记100年前共产党人为什么而出发,共产党人为谁而奋斗!

 

瞿秋白与《国际歌》

华  强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9月,已在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了3年的瞿秋白未及毕业就谋到了一份差事: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约记者的身份担任驻莫斯科记者。瞿秋白告别了亲友,和两位同伴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翻译《国际歌》

到达哈尔滨后,由于战事激烈,列车受阻,瞿秋白一行滞留在哈尔滨。11月7日这天,瞿秋白应邀参加庆祝活动,第一次听到苏俄朋友们唱《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写得太好了!”瞿秋白心中暗暗赞叹。

旅俄期间,瞿秋白在考察俄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同时,还经常参加“无产文化”的活动。经过1年多实际生活的锻炼,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更加坚定。1921年5月,经张太雷介绍,瞿秋白在莫斯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3年初,瞿秋白结束在苏俄的考察,回国担任中央宣传委员会委员,并协助编辑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工作之余,他时常想起在苏俄时无处不在的《国际歌》。当时《国际歌》的歌词在中国已有3种译文,但都不大确切,不能上口歌唱。为了使《国际歌》成为中国广大劳苦群众的歌曲,瞿秋白决定根据《国际歌》曲谱重新配译中文歌词。

为了使词曲完美配合,瞿秋白没有意译。他直接将原文写到谱子上,尽可能使词曲和谐地融为一体。他一边翻译,一边弹唱,苦心斟酌,几经修改,《国际歌》就这样第一次被完整、准确地翻译了出来并与曲谱相得益彰。其中“英特纳雄耐尔”一词,中文是“国际”的意思,只有两个音节,而乐谱有8个节拍,瞿秋白决定保持音译不变,这是瞿秋白对《国际歌》的一个创造和贡献。从此以后,《国际歌》在中国社会上传唱起来。瞿秋白是入乐的《国际歌》歌词的第一个翻译者。直到今天,我们还是唱“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秋白身份暴露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当时身患肺病的瞿秋白不得不留在苏区就地打游击。蒋介石10万大军对苏区进行“清剿”,情况危急,中央分局决定送瞿秋白去上海就医。

1935年4月中旬,瞿秋白与何叔衡、邓子恢等化装成老百姓,离开瑞金。他们走到福建长汀水口镇小迳村一个叫五里桥的地方,在一个老乡家里休息。正在这时,忽然听到枪声,发觉被当地保安团包围了。瞿秋白知道凶多吉少,对邓子恢说:“为着苏维埃,流最后一滴血是光荣的!”

突围中,何叔衡英勇牺牲。瞿秋白因不能走路,被敌人捉住,带上手拷脚镣,送到上杭县监狱监禁。敌人获悉被捕的人当中有共产党高官,但不知道是谁。敌人知道瞿秋白曾经在苏区人民教育委员会任职,于是找了一个在苏区人民教育委员会当过收发的小青年。小青年迈进门坎,突然看见瞿秋白,大吃一惊,脸上露出惊异的表情,瞿秋白的身份暴露。福建地方政府随即报告蒋介石,蒋介石下令将瞿秋白关押到国民党36师师部。

临难更从容

国民党劝降失效,决定杀害瞿秋白。6月16日,蒋介石发来密电:“就地枪决,照相呈验。”师长宋希濂接到密电后,特意派参谋长给瞿秋白送了一桌酒菜。瞿秋白看到参谋长亲自给他送酒菜就什么都明白了。瞿秋白对参谋长说:“我早就等着这一天了!这样做才符合蒋介石其人的作为!我提议,为你们提前为我送行干杯!”

1935年6月18日,国民党将福建长汀的中山公园选作刑场。瞿秋白在一群士兵的看押下缓步走上一片开阔的草地。他穿着黑色的长衫、白色的裤子,黑鞋子、黑袜子,背手挺胸,面带微笑,让行刑官为他拍照。

在中山公园的八角亭上,行刑官为他送来酒菜。瞿秋白自斟自饮,饮至酣处,放声高唱《国际歌》。临场监刑的国民党36师政训处长蒋先启原是留俄学生,他清楚地听到了“英特纳雄耐尔”的歌声,只有他知道这是《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歌毕,瞿秋白环顾四周,说:“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长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也。”

监刑的一个国民党问瞿秋白:“如果杀尽了共产党人,革命便可成功了。”瞿秋白笑着说:“共产党人是杀不尽的。没有共产党人,革命是不会成功的!”

瞿秋白点燃一根香烟,在草地上选了一块地方,盘膝而坐,微笑点头:“此地很好,开枪吧!”在“共产主义万岁”的口号声中,几声罪恶的枪声响起。这一年,瞿秋白36岁。他的遗体被埋在长汀西门外罗汉岭的盘龙岗。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