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故事44——八女投江

发布日期:2021-08-23

编者按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从上海石库门出发,一路征程,腥风血雨。从黄浦滩头到珠江两岸,从长城内外到大河上下,无数先烈甘洒青春热血,书写中华春秋!新中国诞生,无数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再立新功!“众鑫有话”讲师团讲师、原南京政治学院博士生导师华强教授编写了“建党百年故事”,带领读者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让我们牢记100年前共产党人为什么而出发,共产党人为谁而奋斗!

 

八女投江

华  强

全国解放以后,电影制片厂以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真人真事拍摄了一部电影《中华女儿》。电影讲述了抗日联军的8个女战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毅然决然投江的故事。

宿营乌斯浑河

1938年夏,日本关东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三江大讨伐”。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第五军为了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第五军妇女团当时奉命随军西征。队伍中有第五军妇女团的8名女战士,她们是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班长杨贵珍、胡秀芝,士兵李凤善、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还有原4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在征途中,妇女团的同志与男同志一样跋山涉水,翻岗越岭,穿行在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里。妇女团一路风餐露宿,野菜野果充饥,生活极端困苦。

10月下旬一天的黄昏,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行走到一个叫柞木岗子山的地方,决定在这里宿营。柞木岗子山位于乌斯浑河西岸,对面东岸是大小关门嘴子山。上级命令部队在此过夜,天亮后过河向北经马蹄沟、碾子沟,就可以到达第五军的密营了。

山沟沟里十分寒冷,有人捡柴火燃起了火堆,其他人也跟着点火堆,宿营地里燃起了一堆堆篝火。有谁能想到,这一堆堆驱寒的篝火暴露了部队的行踪。一个胡子出身名叫葛海禄的人突然发现西南柞木岗子山下的火光。他凝神一看,发现是抗日联军,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他立马转身去样子沟日本守备队,向守备司令官熊谷大佐报告。熊谷大佐命令驻样子沟、后岗的日本守备队及伪警察大队等一起出动,熊谷亲率30多个骑兵,直奔柞木岗子。

战斗就这样打响了。抗联战士们急忙组织火力向外冲。冷云等8名女战士当时躲在树丛里,敌人直接扑向大部队,没有发现她们。冷云命令7名女战士卧倒观察敌情。冷云原来打算在树丛里隐蔽不动,等追击部队的日军远去后,逆流而上或顺流而下,择机进入山林,就可以逃生。

树丛里射出愤怒的子弹

冷云看到日军和伪军死死咬住大部队不放,大部队很难甩掉敌人。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从背后袭击敌人,以吸引日军火力。冷云一声令下,8名女战士从树丛里射出愤怒的子弹,吸引了敌人的兵力和火力。

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听到冷云等8名女战士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 冲出去的同志一个个热泪盈眶,多次组织战士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日军很快就看到与他们交火的只有8个女兵,叽哩哇啦地叫着:“快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指导员冷云将8个人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冷云等8个战士携带的子弹本来就不多,一会儿功夫,子弹打光了。日军端着刺刀步枪一步步向她们逼近。冷云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冷云手里握着最后一颗手榴弹,7个女战士聚拢在冷云的四周。冷云看看鬼子距她们愈来愈近,于是将本来留给自己的手榴弹扔进了鬼子堆,几个鬼子血肉横飞,其余鬼子立马卧倒。趁这个短暂的机会,冷云下令毁掉枪支,然后8个人手臂挽着手臂一步步跨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百十来米宽的乌斯浑河河水浑浊、湍急,泛着浪花,滚滚北去。8个女战士高唱《国际歌》一步步踏入乌斯浑河的一幕,让在场的鬼子目瞪口呆。

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冷云原名郑志民,1936年加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冷云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第五军妇女团担任指导员。胡秀芝是妇女团班长,杨贵珍是管理员,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是战士,安顺福是被服厂厂长,朝鲜族,李凤善是战士,也是朝鲜族。这些女战士中,冷云最大,当时23岁。其余战士都只有十七八岁,正是花季的年龄。其中最小的战士王惠民,牺牲时年仅13岁。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听说“八女投江”的英勇事迹后,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1982年10月,人民政府在乌斯浑河畔东岸的小关门嘴子山坡上建起了一座八女投江纪念碑,碑上铭刻着8名女战士的英名和她们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1986年9月7日,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