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www.shlgbj.gov.cn
发布日期:2023-12-29
唐洪亮在40多年的微雕生涯里,雕刻过不计其数的共和国伟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邓小平的雕像。
被称为“海派微雕艺术家”的唐洪亮用手中纤细的刻刀,在毫厘之间演绎共和国红色经典瑰丽画卷,伟人的风采,在日前黄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授牌仪式上喜获非遗传承人光荣称号。与会者惊叹,这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来自上海石化退休员工的微雕神人,小小牙片,容纳大世界。面对如潮的好评,唐洪亮说得最多的仍然是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只是微雕“爱好者”。
在108颗“芝麻”上微雕了毛泽东一生
唐洪亮在40多年的微雕生涯里,雕刻过不计其数的共和国伟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邓小平的雕像。
他最满意和圈里同行啧啧称赞的是他耗时38个月,精心创作了百张成套毛泽东彪炳历史一生的牙片微雕邮票。
1997年8月唐洪亮应邀携这套匠心独运的骨片微雕邮票作品,参加了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中国艺术博览会。这届盛况空前的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各地数十万中外观众前来观赏。当这套绝版的邮票在他的展台一经亮相,现场观众通过放大镜看清其一幅幅清晰的画面。
其中一幅毛泽东踏雪赏梅,手中的香烟冒着缕缕青烟,盛开的梅花上还闪现着片片洁白的霜雪,更为叫绝的是,在这芝麻般大小的画面左上角,他还临摹毛体,刻下了伟人的咏梅诗。让叹为观止的观众又一次惊讶,米粒般微小,却工艺如此之精,容量如此之大,观众纷纷向他探寻:你是如何创作的?需要多久才能完成作品……面对观众投来好奇的目光,唐洪亮一一现场作答。
许多观众在站台前依依不舍,临别写下了感言:“太感谢你了,你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我们心中的毛主席。”“你能在微雕世界里,刻出栩栩如生的毛主席,你是一位神人!”
在闭幕式的晚会上,主办方领导文化部副部长徐文伯热情地握住唐洪亮的手说:“太感谢你了,送来这么精美的作品。”坐在嘉宾席上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王琦,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著名歌唱家蒋大为、刘秉义、罗天婵等热情地与他合影留念。他的微雕作品《人民心中的红太阳》被文化部列为永久藏品收藏。
艺术节喜逢“情报处长”
唐洪亮应邀参加过多次艺术博览会,让他津津乐道的是一次为中外来宾现场表演绝技喜遇电影艺术家陈述,至今难忘。
在一次展出现场,有位长者在唐洪亮芝麻大小的《开国大典》作品前,久久地反复观看,毛主席那伟岸的身躯,炯炯有神的目光,尤其是那为亿万人民所熟悉的下巴上那颗福痣,都毫厘不差地在米粒之微的空间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长者夸张地做了一个“哇”的表情。
唐洪亮眼睛一亮,这不就是在电影《渡江侦察记》中饰演情报处长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述老先生吗?见多识广的老先生当然知道,雕刻大众从未看见过的历史人物秦始皇、李白、林黛玉、梁山好汉等,作者可以凭想象自由发挥,而雕刻人们耳熟能详的近代历史名人,特别是如伟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你稍微有一点马虎,不要说有文化的人,连一个不识字的农村老大娘都糊弄不过,何况领袖们神采奕奕的风貌,不仅要形似,更要显现神韵,难怪老先生要对唐洪亮连连说:“太不可思议了!真的是你刻的吗?!”
迎着老先生狐疑的神情,唐洪亮拿起笔刷刷在A4纸上画开了,这才打消了老艺术家的疑惑。一叠连声地说:“神了,神了,你太神了。”说完后,老先生依旧舍不得离去,最后以商量的口吻说出了自己的心愿:“能否用我的书法作品交换你的一件微雕?”看着这位自己从小崇拜的偶像,现已是稀疏白发老人眼中那期盼的目光,他爽快地答应了。
老先生可能不知道,唐洪亮多年来的艺术熏陶,坚持不懈对微雕艺术一往情深的执着,早就练就了过硬的素描基本功,就说这幅《开国大典》的作品,他就构思了不同角度的近百幅草图,老先生更不可能知道,为了精益求精创作微雕作品,他积累了各种图稿超过了27000张,东方卫视编导在他家里采访拍摄他专题片时,看到整整三大麻袋的图稿,都大吃了一惊道:想不到……
秘密武器是老鼠胡须
数十年在微雕世界里孜孜以求地探寻,潜心研究,唐洪亮的工作台上有了数十把形态各异的刻刀,每一把刀都由他自己亲手磨制而成。他的左手虎口至今还留有厚厚的茧花。但他不满足传统微雕非黑即白单调的画面,在欣赏了画家丁绍光的重彩画后,他就一直在寻思,我能不能在微雕这门古老的传统工艺注入新的活力让其大放异彩呢。
工艺美术历来都是讲究口传心授,他动过拜师念头,可人家辛辛苦苦钻研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独门绝技,岂肯示人。电视里美食节目采访大厨的“对答”不是总有诡秘的一笑:这是商业秘密。
唐洪亮当然深知彩色微雕不能一蹴而就,而一支能蘸尽五光十色的画笔无疑是难能可贵的重器。为探寻其奥秘使尽了浑身解数的他在苦苦寻觅。羊毫,太软;狼毫,欠弹性;狗毛、猫毛、兔毛都试过,结果都无功而返,难道攻克彩色微雕的秘密武器众里寻他千百度,如此难识庐山真面目?!
机会终于来了!一次下班他在厂区大道遇见人称厂里捕鼠大王的王师傅。看见王师傅手里的老鼠笼里有一只肥硕的田鼠,正瞪着小眼睛在滴溜溜地转,嘴边的胡须还在一个劲地抖动,他蹲下身,细细地观察老鼠的胡须,十余种动物的毛发都尝试过,唯独老鼠的胡须却没试用过。站在旁边的王师傅纳闷了,老鼠又不是珍稀动物,有什么值得他如此目不转睛?!此时的唐洪亮的脑海中忽地闪出一道灵光,将老鼠胡须做笔,说不定能攻坚克难!接过黄师傅剪下来的老鼠胡须,他小心翼翼地用餐巾纸包好,一路喜滋滋哼着歌回到了家。
事实证明了唐洪亮的判断。深夜他在工作台用老鼠胡须给微雕着色,不仅软硬度理想、弹性也是恰到好处。有了老鼠胡须这独门利器相助,唐洪亮的彩色微雕有了全新的境界。五光十色的色彩加盟,将他刀下的人物喜怒哀乐的表情刻画得更加惟妙惟肖。有了这秘密武器,他还开创性地将宋代哥窑特有的开片裂纹移植到微雕上,在这米粒、芝麻大小的空间里,呈现了令人炫目的几十种色调,使其刀下的作品更给人舒展、流畅、和谐之美。
采访唐洪亮是一件开心的事。他的低调和谦和,他调侃自己不是个聪明人,只因兴趣和热爱,所以就走过来了。是的,因为兴趣和热爱微雕艺术,所以在这艺术的天地里,无师自通地潜心探索了40余年。因为创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每一件作品问世的时候,他都有一种难以言及的愉悦从心底里涌出,也就是因为这,让他从风华正茂走到了如今的老当益壮。
稿件来源:新民周刊
扫码安装
上海老干部APP
扫码关注
上海老干部公众号
扫码关注
关心下一代
www.shlgb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