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先”风采录丨他的声音影响了几代人 他的精神感染了几代人

发布日期:2025-02-07

  12月31日,习近平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表彰了150个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450先进个人。据悉,此次大会上,上海共有4个先进集体和13位先进个人获得表彰。

今天为您介绍先进个人——

原上海电影译制厂厂长乔榛

 

 乔榛是著名语言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译制导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5年从上海电影译制厂厂长岗位退休。曾任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中国影协主席团成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影协副主席等。乔榛退而不休、热爱艺术、热心公益,他向上向善的精神感染着一代代人。

 

用生命演绎“魂的再塑”

 

 1965年,乔榛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同年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70年,上海电影译制厂出品译制片《红菱艳》,借调乔榛去给舞蹈教练“格里沙·柳鲍夫”配音,这是他译制配音的处女作。从此,乔榛语言艺术创作的才华,被大家认可、赞赏。

 1975年,乔榛被正式调入上海电影译制厂。此后开启了他的辉煌,先后为《罗宾汉》《魂断蓝桥》《叶塞尼亚》《美人计》《安娜·卡列尼娜》《斯巴达克斯》《第一滴血》等一千多部影视片担任主配或译制导演,赢得观众广泛好评。

 乔榛的声音儒雅、深沉、大气,他配音的很多角色至今仍被奉为经典。配音看似简单,其实要用心去揣摩作者创作的内涵,把自己的身与魂融进作者刻画的人物的魂中去,用真情实感去说这个人物的话,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这个人物此时此景就得这样说话,这就是“魂的再塑”。

 他从小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尽可能多地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并为作品中的人物所着迷,找一个角落悄悄练习各种色彩、个性、气质的人物的语言,这样才能在后来的创作中信手拈来、以作借鉴。

 《叶塞尼娅》里的奥斯瓦尔多,《斯巴达克斯》中的克拉苏,《寅次郎的故事》里的寅次郎,《廊桥遗梦》里的罗伯特,《尼罗河上的惨案》里的多尔……在译制片辉煌的年代,乔榛的声音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十六部作品分别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外国译制片奖”“华表奖”“金鸡奖”。

 乔榛视艺术为生命,退休后也从未离开艺术舞台。2022年,年逾八十的他录制有声剧《红与黑》时,不分昼夜、字斟句酌地修改文稿,精心准备演播,并悉心带领、指导年轻一代配音导演、演员。他还经常谦虚地要求录音师仔细监听、提出意见,录到不满意处会停下来反复听几遍,接着调整、再录,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乔榛一直饱受病痛的折磨,四十多年来他八次与死神狭路相逢又擦肩而过,其间的痛苦和折磨难以忍受、难以言说。但他始终以坚韧的毅力、豁达的心态,顽强地与病痛抗争,一出医院马上继续工作,因为他有信念、有追求。

 他带病工作、四处奔波在大小舞台,以自己独特的声音艺术演绎真善美,奉献光与热。他的“声”和“魂”已经成为几代人心中永远的记忆。

 

“澄怀观道”播撒公益之种

 

 “澄怀观道”是乔榛的座右铭,他认为,只有用真诚的心去对待艺术创作,才会产生真正有血有肉的作品。人虽退休,他心里却总牵挂着社会和事业。除了在配音领域继续发挥作用,乔榛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他不仅担任多个慈善组织的形象大使,还多次参与公益演出和募捐活动。他用自己的名声和影响力,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尽一份力。

 乔榛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虽是无党派人士,但他热爱中国共产党。2005年,为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他刚一退休,就策划、组织、领衔主演了一台革命传统教育的情景朗诵剧《红色箴言》,篇目全是革命烈士的遗作,先后演出一百余场,震撼全国。2016年,为传承中外文化经典,他在天津大剧院策划、领衔主演了《人生交响》朗诵音乐会。2017年,同样在上海大剧院策划、领衔主演了公益大型朗诵会《用生命歌唱》。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他策划、领衔主演了古今经典诗文朗诵会《数风流人物》,更是展示出了中华民族语言艺术的优美和深邃。

 乔榛是中国特殊艺术协会的顾问,他免费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大型节目《我的梦》录制主持词,声音传遍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他还为中国残联组织的全国残疾人朗诵爱好者的培训班作讲座,教他们如何端正朗诵的理念和创作方法,让语言艺术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

 

传承“家风祖训” 弘扬传统美德

 

 乔榛一家先后五次被评为市、区级“五好家庭”。夫妻两人相知相伴、相互扶持,一次次携手面对重大疾病的考验,用跨越半生的爱度过生死难关。两个人的言传身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子和第三代,为传承良好的家风家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乔榛常常想起自己的祖父和父亲。乔榛的祖父是一名实业救国的爱国企业家、慈善家,在抗战时期,以商会会长的身份号召百姓抵制日货,并带领大家修建救国纪念塔。受灾期间,他赈灾扶贫、施粥帮困,这份慈善之心作为家风祖训一直被传承下去。身为高级机械工程师的父亲,也从小教育乔榛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要做就做到最好”。这也传承和体现在乔榛对工作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精益求精上。他认为从艺必先做人,首先要把自己的操行修炼好,凡事多为别人想一想,这样才能更好地向着艺术信仰的目标全力奔跑。

 这些年来,乔榛以“人生、艺术、家风、祖训”为主题,为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做了上百场讲座,传递满满的正能量,广受好评。

 2023年11月,“乔榛语言艺术馆”在上海闵行落地,乔榛说,一定要竭尽余力,把中华民族如此优美的语言文化、语言艺术传承好、弘扬好。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