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非晚志犹坚 余晖为霞映满天——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召开,上海4个集体和13名个人获表彰

发布日期:2025-02-12

640 (1).jpg

 “要做一个对党对祖国有奉献的人,要做一个让组织和人民放心的人,要做一个回忆往事、回顾一生问心无愧、无怨无悔的人。”

 “十八岁从教,风华正茂,丹心为国,唯我少年多壮志;六十载育人,身为世范,立德树人,虽至耄耋总关情。”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关爱好他们,做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

 ……

 桑榆非晚,为霞满天。2024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希望他们弘扬光荣传统、永葆政治本色,继续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积极贡献。

 在这五年一度的盛会上,上海共有4个集体和13名个人获得表彰。他们一句句恳切而有力的话语,道出上海广大离退休干部共同的心声,照见一颗颗拳拳初心,彰显一份份赤子情怀。他们更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本色,为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献智出力。

 

红色宣讲 让初心薪火相传

 

 从烽火硝烟中走来,在建设浪潮里奋进,老干部们的初心从未蒙尘。他们两鬓苍苍,仍积极奔波在一线,坚持讲好红色故事、传递党的声音,让人民城市遍地都是“红色讲堂”。

 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是一支由长期工作生活在杨浦区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银发力量组成的团队。成立五年来,他们面向基层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人民城市理念,累计开展宣讲2600余场,听众累计超过28万人次。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成为“网络主播”,讲述自己“一辈子为人民纺纱”的奋斗故事。“90后”人民教育家、改革先锋于漪,走进杨浦高级中学,与“05后”学子对话,寄语当代青少年勇往直前;团队负责人倪来娣和忻培华等,以建党百年为契机,指导协助互联网企业打造“红色旋风”系列英语口语频道……近年来,“老杨树宣讲汇”逐渐发展成为杨浦理论宣讲最“火”阵地,吸引越来越多人在红色教育中发光发热,唱响人民城市建设“大合唱”。

 作为一名“浦东老开发”,浦东新区政协原副主席、区委统战部原部长邵煜栋常说:“讲好浦东故事,是我最大的心愿和使命。”面对来自浦东基层一线的干部群众,他着重讲述浦东开发初期如何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艰辛,鼓励学员敢担当、勇作为。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骨干,他又与大家开展理念分享和探索,对有关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多年来,他的宣讲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还为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和学员讲课,并参与接待多国政要,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上海市金山区“银鑫之光”老干部团队由一群政治素养高、作用发挥好、示范引领强、奉献意愿浓的离退休干部组成。这些年,他们进社区、学校、暑(寒)托班开展“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活动228场;“老少携手,寻迹金山”共走五色研学之路;银鑫思政辅导员、初心导师团等将金山本土化的思政课程送进学校、青干班、社区、企业;“银鑫侨”以“侨”为桥,凝聚团结海外亲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闵行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原常务副主任、研究室原主任唐德华带领“春申晚霞”网宣团在线上发出春申好声音、传递晚霞正能量,还在线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让宣讲更生动、更亲民、更入心。他们不断创新宣讲形式,增强宣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网宣团团员们走进大中小学课堂,给孩子们讲党史故事;走进SMG影视中心,向青年分享入党初心故事;清明节与学生同赴烈士陵园祭扫,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赓续红色血脉。

 

尽展所长 为时代担当添彩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退休以后,日程仍然排得满满当当。

 作为我国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把药物研发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数十年如一日奋战在科研一线。退休后,他继续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并取得丰硕成果,如指导并推进塞拉维诺、DC371739、LH-1801、FB2001等7个1.1类候选新药进入临床研究,开发了DNA编码化合物库、多组学分析、文献挖掘等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在中药治疗多种炎性疾病的研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等等。此外,他注重青年人才引进和培养,长期致力于培养年轻科研队伍。

 陈凯先是上海广大离退休干部积极发挥余热,凭借深厚积累发挥专长,持续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的典型。身在科研一线,他还心系国家战略,始终关心上海生物医药创新发展,长期参与国家新药领域发展战略的研究和谋划,相关研究报告被中国科学院纳入新时期战略规划。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是一个平均年龄81周岁的“80后”群体。他们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上海电气“五大企业精神”的创建者、守护者和传承者。退休后,老同志们仍积极为集团发展出谋划策,传播企业创业精神,助力集团改革发展。

 “只有研究透汽车人才,才能对汽车人才工作对症下药。”嘉定区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区人事局原局长、区编办原主任朱明荣认识到,产业人才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面对产业变革,他坚持每年研究、发布汽车人才发展新动向,提出“存量人才加速转型、增量人才适应转型”等建议,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还培养了一支年轻有活力的研究团队,2016年至今完成课题50多项,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以人才工作赋能汽车产业发展。

 “枫桥经验”是我国基层治理的一面旗帜。虹口区法院原副处级审判员、三级高级法官郭杰自从退休成为人民调解员以来,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坚持每周安排两天时间下社区。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及虹口的大街小巷,接待群众3000多人,提供法律咨询5000余次。

 比如,在一起医疗赔偿纠纷中,一名美容行业从业者不慎将顾客烫伤。面对对方不断加码的索赔要求,她横跨大半个上海找到了郭杰法官工作室。郭杰凭借专业知识和调解经验快速作出分析判断,为当事人厘清了责任,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人民调解员就要深深地扎根在人民群众中间,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热心真诚地为群众解疑惑,才能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在郭杰看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守护好一个个家庭的和谐幸福,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

 

发挥优势 解基层治理难题

 

 “这是市委、市政府造福全市人民办的一件大好事。对我们中远两湾城居民来说,更是改善小区设施、美化环境、提升品质的机会。”2020年底,当上海市“一江一河”战略部署推进苏州河中远两湾城段岸线步道贯通工作,部分社区居民对于共享开放心存犹疑时,一封倡议书出现在社区居民的“朋友圈”。

 倡议书的主笔,是中远两湾城居民、80多岁的市教委原副局级巡视员陈步君。他力陈苏州河岸线贯通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意义,越来越多的党员和居民从理解、支持到参与,苏州河岸线上这一“断点”终于打通。

 “社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近年来,以陈步君为代表的上海离退休干部主动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积极投身社区治理,用行动诠释担当,以余热点燃社区活力,成为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

 徐汇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原调研员吴志荣自2018年起担任香樟苑小区业委会主任,面对业委会建设普遍存在的“规范难、换届难、履职难”等共性问题,他践行“党员三先”工作法,为解决各项基层治理难题出谋划策,做到业委会“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片区、难事不出社区”,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此外,作为“彤心”业委会联合会秘书长,吴志荣通过“彤心”业委会联合会理事会会议、块区会议等,宣传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治理理念和推进计划,分享业委会工作经验,共同商议完善各类治理机制,在基层治理中做好“领头雁”,当好“智囊团”“先锋队”,促进党建引领业委会的规范化建设和高质量运作。

 普陀区政协原副主席叶红也是居委会的“常客”。社区党总支和居委会换届后,她主动承担起带教青年社区工作者的重任,通过讲述初心故事、分享人生感悟、传授社区工作经验等形式,帮助青年社工快速成长。叶红还积极促成区关心爱护下一代工作团与长征镇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累计帮带193名青年积极分子。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上海市民政局机关退休干部第一党支部的老同志们积极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参与楼道环境整治、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垃圾分类等工作。支部有23位同志注册为社区志愿者,老党员施焕新兼职居委会工作,任炽越自办微信公众号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信息咨询,王振华参与“乐龄申城·早上海”志愿活动,弘扬践行民政“孺子牛”精神,用心用情为民服务,谱写无私奉献新篇章。

 

大爱无疆 令善意汇聚成河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多年来,上海离退休干部们以点滴善举,诠释着老一辈的担当,让爱心在申城各个角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一时间,小倪冲到了长宁区政协原主席李仁杰的家里。如果没有李仁杰的资助,家境拮据的他无法顺利考入大学。和小倪一样幸运的,还有同一社区的两名贫困学生。他们每年会收到李仁杰夫妇资助的5000元助学金,这份拳拳关爱一直陪伴孩子们踏上工作岗位。

 为了帮助更多的青少年,李仁杰发起成立了“爱心育苗基金”,他不仅自己先后捐款35万元,还带动一批爱心人士慷慨解囊。如今的“爱心育苗基金”已增至190余万元,累计发放资助金超200万元,5812名青少年获益。此外,他还每年向自己居住的华阳社区捐赠4万元,持续10年,用于社区的慈善公益事业。“说实话,我们一下子拿不出来40万元,一年捐4万元还是可以的。如果我们不健在了,就让我们的儿子替我们完成心愿。”

 “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这是奉贤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季伯明的人生信条。退休后,他投身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深入机关、部队、街镇、社区、企业、学校讲理论、讲政策、讲发展,引导年轻党员干部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发起“‘企’航向未来——关爱留守儿童手拉手”等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关心下一代,为青少年播种希望。

 原卢湾区区长张载养主动加入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队,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传递对下一代的关爱。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学习感悟,为上海市五爱高级中学师生讲述《从上海地铁发展看社会发展变化》,为黄浦滨江党建的社区白领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和意义》,引导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他还多次走进区委党校与干部进修班学员面对面,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与年轻一辈交流分享,并推心置腹为学员们作党性分析,助力他们补齐自身短板、增长本领才干。

 原上海电影译制厂厂长乔榛的声音影响了几代人,他退而不休、热心公益、向上向善的精神也感染着一代代人。退休后,除了在配音领域继续发挥作用,乔榛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不仅担任多个慈善组织的形象大使,还多次参与公益演出和募捐活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尽心尽力。

 “乐龄建交”志愿服务总队队长,是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原副书记、纪委书记徐海峰退休后的新身份之一。总队下设宣讲队、书画队、编结队等7支队伍,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他的话来说,“多做一点工作是应该的”。这正体现了上海离退休干部心系“国之大者”的政治热情、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和老骥伏枥的精神状态。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