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区临汾路街道老干部工作者惠静先进事迹
惠静从事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已近十年。可以说,临汾关工委发展的十年,也是惠静无私奉献、积极投入的十年。在她的努力下,街道关工委曾连续两次获得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又先后获得上海市以及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她本人曾获上海市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
队伍:内外兼修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一项事关党和国家前途的系统工程,而社区作为关心下一代的“第二课堂”,更是要全方位、立体化地建立起“关爱圈”,来为祖国花朵的成长遮风挡雨、施肥浇灌。惠静正是意识到了肩上的重担,积极搭平台、寻资源、拓途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人力支撑,队伍保障。
统筹自有资源。在社区区域化大党建的格局下,惠静同志积极建议调整充实社区关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将文教、宣传、司法、民政、团委等科室负责人,以及区少儿图书馆、离休支部书记、市民教师作为关工委委员。
借力社区资源。与武警上海政治学院、徐州空军上海士官大队、大场机场通信二连等部队联建,共建关心下一代校外实践基地;与童的梦小学、田家炳中学、科技小学等7所学校及区少儿图书馆共建,建立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与每个居民区党总支对接,建立以党小组长、楼组长、楼组宣传员、楼组“五老”代表、楼组青少年代表组成居民区楼组关心下一代工作基础团队。
发展工作队伍。在“五老”志愿者团队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广大退休干部以“六大员”的身份加入到关心下一代的队伍中,动态维持新老交替,保持队伍持久的战斗力和青春活力,据统计,现有志愿者团队10个,“六大员”志愿者534名。
活动:内强外优
惠静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结合社区重点工作、老干部特色工作、关工委品牌工作,创新孵化了一批有特色、有内涵的关心下一代项目。
建立“三大岗”,为青少年排忧解难。为强化老同志与青少年的情感纽带,关注青少年成长的需求和问题,在居民区创新设立了读书岗、巡察岗、关爱岗三大特色岗。读书岗——是在10个居民区建立关心下一代小书架,共计3000余本书,引导青少年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巡查岗——是为了解决不良网吧对未成年人产生危害的问题,组织14名“五老”志愿者每周分块对网吧进行巡查,做好不良行为的劝解工作,6年来上岗巡视次数达173次,巡视对象有8650余人。关爱岗——主要关注服刑劳教人员未成年子女,通过上门联系、结对活动、送书送文具用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完善六大项目,发挥“六大员”独特作用。惠静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六大员”主题活动为重要契机,分别创新运作“弘扬时代精神、重温红色经典、奏响和谐乐章、传承文化育新苗、社风巡视监督岗、健康夕阳行”六大项目,着重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关心下一代中的重要作用。惠静同志积极组织老同志参加上海市“传承中华魂,共筑中国梦,老青结对博客秀”活动,并获得了优胜奖,开辟了老同志对外传播正能量,关心下一代学习交流的新途径。
搭建工作平台,拓展活动内容。她主动延伸工作平台,与区少儿图书馆创建了“向日葵网上行”老少关爱栏目,利用微博平台,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阵地从线下延伸到线上,通过发布微博和线上交流等方式展示社区老中青的风采,解决青少年成长中的烦恼。据统计,从2013年至今,共举办学习宣讲活动32次,进校园传承文化活动80次,举办京剧专场演出7场次,共有5250余人次参与到六大项目活动中。
机制:内方外圆
惠静对于工作总是保有积极主动的热情,持之以恒的韧劲,为确保关心下一代工作更加规范、长效,制定了一系列工作细则。
建立交流培训机制,每个居民区选派1至2个党务骨干作为关心下一代基层联络员,惠静同志坚持定期例会制度,交流工作经验,培训工作方法,以及坚持定期调研基层制度,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联络员实地调查,了解关工委工作开展实效和困难,并形成阶段性总结报告。
建立争先创优机制,惠静同志深知适当的激励能推动工作更好的地发展,因此在各个居民区与学校树立典型工作组,提炼工作经验,树立典型榜样,给予表彰。
建立通讯归档机制,她坚持将工作“痕迹化”,将好的经验做法、活动简讯、优秀案例、先进事迹积极上报,先后刊登于《上海老干部工作》、《市老干部大学》、《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简讯》、《闸北老干部工作》、社区报等报刊媒体上。据统计,近三年临汾共刊登简讯40多篇,经验材料3篇,市级交流2次,同时精心制作了《走过峥嵘岁月,迈入时代高峰》一书,将老干部革命故事汇编成册,发放到社区中小学校中;对于台账的要求,惠静同志近乎苛刻,她率先推进了关心下一代台账标准化建设,形成了五大类十二项册关心下一代台账,闸北区委老干部局曾特意组织各街、镇老干部工作者前来学习参观。
上一篇: 心系教育 情系后代
下一篇: 关爱幼苗成长 共育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