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科协科普委员虞彤云先进事迹
虞彤云 原为上钢十厂玻璃钢制品车间主任、上海交大科新玻璃钢船艇厂总工艺师;退休后任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科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老科协科普讲师团优秀讲师。2002年至今,长期从事老科协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工作,多次荣获全国和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工作的活力在于创新
这几年,和虞彤云老师接触多的人都会发现:虞老师手中的模型变的更大了、变得更绿色了、变得更神奇了。太阳能载人车模、太阳能载人船模、太阳能月球车、遥控电动机器人、太阳能风力发电机、针筒液压控制机器人等等,都是近几年虞彤云老师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发出来的创新模型,受到了学校老师尤其是学生的喜欢,也受到了社会各方面和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虞彤云老师开发创新模型并不是他真正的目的,他想要的是通过创新模型的开发,让青年学子在高深的科学技术面前不再发怵,让创新精神融入到青少年的头脑中去;通过创新模型的开发,为更多的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更好的科技活动项目,让更多的学校科技老师从创新模型中激发出自己的创新灵感。
2003年以来,虞彤云老师已代表市老科协设计并主持了十一届上海市青少年“未来之星”创新模型大赛和参与组织了七届上海市青少年“未来之星”科普知识大赛,他的创意年年不同,模型年年精彩。参赛学校已扩展到上海各主要中心城区的中小学,并影响到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的学校,参赛学生函盖大中小幼各年龄段,这两项大赛活动的总人数已近五万人次。
用模型来启迪青少年的心智
“少年强,中国强”是虞彤云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名言”。他干过多个行当,到过不少企业,换过许多工种,丰富的阅历和精湛的技术使他对材料、机械、化工、电子、美工都非常熟悉,并且精于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工艺。因此,当他从原来的生产岗位上退下来时,很多企业都纷纷慕名来高薪聘请他去工作,但都被他一一谢绝了。他对别人说,我喜欢模型,更希望通过模型来启迪青少年儿童的心智,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青少年才会更快进步,我们的国家才会后继有人,不断走向繁荣富强。
2012年长宁区教育局要求省吾中学继承学校优秀历史传统,开设“做中学”科技特色课程。教育局与学校领导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准备,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教材和教师,计划终于搁浅,无法实施。就在这关键的时刻,省吾中学的领导找到上海市老科协科普讲师团请求支持和帮助,并与讲师团签订了共建“科普教育基地”的合作协议书,聘请虞彤云老师到该校担任科技指导老师。
至此开始,虞彤云全程参与了学校科技教育的设计、筹划、实施等项工作,积极帮助学校开展“做中学”的课程课题:“汽车与未来城市”的研究和开发。同时他为学校编写了“创新模型的探究与制作工艺”课程教材和四套车模。这套教材具体分为“基础篇”和“探究篇”两部分。“基础篇”包括机械制图基础、模型机械的一般原理、模型基础电路知识及电子控制的一般原理等内容。“探究篇”共分“汽车与未来城市”等五个分册。虞彤云老师自己亲自上课,直接参与课程的教育实践活动,从中验证自己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从2013年开始,虞彤云老师每学期为省吾中学的预备年级和初一年级的两个班级学生上“做中学”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受到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和欢迎。2013年,省吾中学的学生在上海市“小院士”评比中获得了银奖。2014年省吾中学在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劳技课作品比赛中荣获了金奖和银奖。
“带出一支科技教师队伍来”
虞彤云老师经常在脑海里盘算的一个重大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能为学校培养一批热爱科技的教师,那就是一支带不走的科技力量。所以,他每到一所学校都会对学校的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希望与参与科技教育的青年教师面对面交流,提出问题,想出对策,以解决学校在科技教育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007年,上海市老科协科普讲师团与上海市敬业初级中学签订了共建“科普教育基地”的合作协议书。面对学校十分薄弱的科技教育基础,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虞彤云老师从2013年开始,按照敬业初级中学的要求对科技学科的老师进行带教。学校经过考虑提出以“太阳能的利用”为学校科技活动研究的主题,除了设计相关的课程,还要设计创作各种利用太阳能的模型。
虞彤云老师首先每周自己在学校预备年级上示范课,直接带教四名学校青年教师,同时为预备年级学生编写了示范教材和设计了提供学生实验制作的模型。使青年教师从教材的编写、模型的构思、教学的设计有了一次切身的体验和直观的学习过程,受益匪浅。一个学期后,虞彤云老师开始转变角色,从示范转为听课点评。2014年开始,虞彤云老师每周去学校听“徒儿”们上课,课课提出自己的见解,耐心的指出课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手把手的指导教师掌握相关科技知识和技能,不断拓宽教师们的知识面,使青年教师驾驭科技课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创新教育要从小学抓起”
2015年1月,老科协科普委在上海虹口区华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举办了科普教育基地学校校长论坛,活动中虞彤云老师向与会领导和老师介绍了当前社会最热门的三项科技活动:机器人、3D打印机、动漫小电影的拍摄,引起了大家的热烈反响。活动过后,华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的校长强烈希望虞彤云老师帮助学校策划和组织这三项活动,并指定从本校三年级开始加入制作机器人的学习内容,首开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最低年级进入机器人学习领域的先河。
虞彤云老师每周一个半天为华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的6位老师开展培训,讲解机器人工作原理和制作原理,并组织参加培训的老师自己编写课程提纲,并为学校设计开发了6套针筒液压机器人模型,供学生三年级开始的实验制作而用。今年暑假创新模型培训班上,通过对部分参加活动小学生开展辅导的实践表明:针筒机器人让人看了简单明了,制作过程安全易操作,无需消耗过多资金,就可以活灵活现的将现实生活中的机器人动作模仿的惟妙惟肖、难辨真假,实践证明三年级学生只要有正确的指导,完全可以进入机器人领域的学习和制作。假以时日,当这套创新教材更趋完善后,针筒机器人的学习制作活动就将在华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3-5年级的学生中全面展开。三年级娃娃学做机器人就将从梦想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