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 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
发布时间:2016-06-02点击数:4092

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山东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国关工委顾秀莲主任的指导下,动员组织广大“五老”在全省青少年中开展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党史国史教育。近三年来,党史国史教育活动由面上铺开拓展进入深化提升阶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修好必修课,把党史国史教育作为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一件大事来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青少年中开展党史国史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明确要求。2013年6月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当年11月视察我省沂蒙革命老区时又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关工委多次召开主任办公会议,联系实际深入学习领会,先后组成5个调研组,对我省青少年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使大家认识到,在青少年中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既是百年大计,更是当务之急,是教育引导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成长成才的基础工程,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意义重大深远。第一,党史国史教育是引导青少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犹如春风化雨,恰逢其时。党史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通过宣传灌输、教育引导,使广大青少年了解党史国史,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使之成为普遍认同和自觉追求。第二,党史国史教育是帮助青少年更好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这些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青少年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甚至愈演愈烈,消极腐朽思想文化对青少年的侵蚀渗透不可低估;互联网、新兴媒体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加强党史国史教育,有利于帮助青少年明辨是非,确立正确的奋斗方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小听党话、跟党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实现“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健康成长、全面成长。第三,党史国史教育是发挥“五老”优势关爱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平台。广大“五老”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社会阅历,是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活教材。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讲党史国史,更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更强,效果更好。

开展党史国史教育,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顾秀莲主任2013年10月在山东调研时,对这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之后又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中国关工委其他领导同志都给予积极支持和指导。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郭树清和分管的省委领导同志,各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领导,都经常听取汇报,给予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党史国史教育顺利发展。

二、注重实效性,把握党史国史教育工作重点

开展党史国史教育要有形式、有活动,更要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实践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主体教育内容。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必须针对青少年的特点,突出重点内容。省关工委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就如何把握党史国史教育的主体内容形成共识,强调党史国史教育要重点讲清楚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肩负的历史任务、创建的丰功伟绩、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讲清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帮助青少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党史国史教育体现时代新要求。为了增强教育效果,我们注意把党史国史教育同中国关工委部署开展的“老少共筑中国梦”“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等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同发掘、利用当地红色教育资源结合起来,同我省多年坚持的感恩教育、诗文诵读、才艺培养“三项活动”结合起来,引导青少年将感恩父母、感恩家庭、感恩师长的朴素情感,升华到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上来,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是突出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学校是青少年集中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党史国史教育的主要渠道。我们针对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组织编写既有党史国史主体内容、又有地方革命史的校本教材,同时把现有教学课本中关于党史国史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经常的教育。全省已组织编写党史国史教育辅导材料达110余种,其中由中央级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有15种,这些材料全部免费发放给学生。省关工委联合省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等有关部门共同编写的《党史国史教育读本》也将陆续下发。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党史国史教育列入教学计划,贯穿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年龄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内容和形式,覆盖面不断扩大;各地各单位还通过班会队会、读书演讲、知识竞赛、纪念重大节日等系列课外教育活动跟进配合。整个教育做到了有文件、有方案、有教材、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有效果,实现了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专业、进网络、进头脑。同时,坚持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注重发挥教育基地的平台作用,全省已建成240多个省级和900多个市、县级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形成了实体场馆与网上展馆相结合、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基地体系,既面向在校学生,又面向社会青年和部队干部战士,开展活动3万多场次。三是突出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党史国史教育刚启动时,省关工委就指导5个工作基础较好的市和部分高校先行一步,为面上展开提供经验。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先后在枣庄、烟台、潍坊、临沂等市召开4次现场经验交流会议,总结推广市县区、小学中学大学、城乡社区等不同类型先进单位和“五老”先进个人的经验。我们会同省委高校工委分别在山东英才学院、淄博职业学院召开了有130多所高校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参加的高校党史国史教育经验交流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去年底今年初,全省17个市都召开了党史国史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自己的先进典型,这些典型有听头、有看头、有学头,通过经验交流推动了党史国史教育面上的不断深化。省和各市还都建立了工作联系点制度,及时了解掌握点上的情况,以点带面,指导全局。各市之间还开展了观摩交流,学先进、补短板,推动活动不断深入开展。

三、坚持抓队伍,充分发挥“五老”的独特优势

广大“五老”在党史国史教育方面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为了更好地发挥“五老”作用,我们重视做到“三个抓好”:一是抓好组织建设。先后充实加强了8个市级和部分县级关工委领导班子,不少地方由党委副书记或党委组织部长担任关工委主任,老同志担任主持工作的常务副主任,形成了强有力的党史国史教育领导骨干队伍。去年11月,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积极组织协调,会同省委宣传部、总工会、科协、教育厅、民政厅等7部门专门下发文件,就动员、组织“五老”参与党史国史教育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强调组织联体、工作联席、资源联用、优势互补,支持“五老”更好发挥作用。各级关工委都注意把那些对党史国史有研究有见解、身体好、热情高的老同志吸收到党史国史教育报告团、宣讲团、关爱工作团、“五老”志愿者协会等组织中来。不少地方关工委对“五老”宣讲团成员实行了“一表、一证、一牌”等“六个一”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目前,全省各级关工委组建“五老”报告团、宣讲团1100多个,30多万“五老”志愿者活跃在党史国史教育第一线。二是抓好工作保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各级关工委的办公场所、公用设施、办公经费等普遍得到改善,使党史国史教育做到了活动有场所、经费有保障。一些地方关工委还专门为“五老”办公、活动提供了固定场所,进一步调动和保护了广大“五老”参与党史国史教育的积极性。三是抓好培训表彰。采取党校轮训、观摩交流、以会代训、专家辅导、“五老”典型介绍经验体会等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对“五老”骨干进行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组织和开展党史国史教育的能力水平。各级组织、宣传、人社、老干部工作部门把“五老”纳入各类评选表彰,激励广大老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更多正能量。

四、构建新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

省关工委会同宣传、高校工委、教育、新闻出版广电、团委、党史等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党史国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各级各单位关工委也都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工作方案,建立起由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这些部门并把配合支持关工委共同抓好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纳入本部门年度工作要点和部署,步调一致,协同推进。去年10月召开的全省深入开展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经验交流会,省委宣传部、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委党史研究室负责同志都出席会议并讲了话。全省各级已建立起关工委与相关部门之间经常性的沟通协调制度和相关配套规章,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使党史国史教育逐步实现规范化、常态化。

全省党史国史教育的不断深化,产生了很好的政治影响和社会效果。一是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的思想感情更加深厚。很多青少年学生自发地利用黑板报、墙报、校报、手抄报、学习园地等,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字里行间抒发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唱红歌、诵诗文,由衷地抒发了“我心向党、党在我心”的挚爱之情。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中入党积极分子人数比两年前增加了3倍,递交入党申请书的达到4600多人,有的班达到100%。二是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自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主动参加生产劳动、才艺培养、科研发明、勤工俭学、爱心公益等活动;积极开展爱心支教、科技支农、环保绿化、就业体验等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三是教师队伍和学校面貌的变化更加明显。广大教师越来越注重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更加重视学生人文精神、品格养成和理想信仰的培养,更加重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在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崇德向善、知行合一,争做美德好教师、好学生,成为校园的良好风尚。山东英才学院开展党史国史教育,促进了大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每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中的唯一民办高校。四是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更加浓厚。“五老”作为教育者,青少年作为受教育者,一老一少在党史国史教育中相互沟通、共同受益。老同志发挥了教育、引导、关爱青少年的作用,青少年在教育活动中自觉学老、爱老、敬老,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许多学校老师和家长反映,在青少年学生中间出现了“六多六少”的新气象:刻苦学习的多了,迷恋网络的少了;团结友爱的多了,吵嘴闹矛盾的少了;助人为乐的多了,计较个人得失的少了;与父母沟通的多了,顶撞家长的少了;热爱劳动的多了,不做家务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许多老同志说,党史国史教育给青少年带来了新起色,给教师们带来了新理念,给校园里带来了新风貌,给社会上带来了新风尚,也给我们“五老”带来了新活力,确实势在必行,大有作为。

山东省关工委

【关闭】

上一篇: 突出深化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 聚力增强关心下一代工作实效

下一篇: 发挥红色资源优势 全力推进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深入开展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网站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265号   电话:64371946   邮箱地址:shggw0570@126.com   沪ICP备0801238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