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关工委于 1992 年 3 月成立,现有 20 个分会。十年来,在校党委领导下,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如通过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和节日,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协助基层党组织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发挥老教授、老专家作用,在专业上指导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成才;为贫困学生排忧解难等。下面着重汇报我校关工委三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一、充分发挥兼职组织员的作用,协助基层党组织做好学生党建工作
早在校关工委建立前,我校离休干部卓萍、亓子元、李芳五、王新三等几十位老同志就参与了党委组织部开办的党校活动,在入党积极分子中进行理想、信念和入党动机的教育。关工委建立后,建立了离退休兼职组织员制度,先后共发展了 49 位兼职组织”页, 目前在岗曲还有 28 人,活跃在 20 个院系的基层党总支或党支部'他们主要开展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 、协助基层党支部建立班级或年级的党章学习小组。兼职组织员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制订不同的学习内容、计划,提出学习的目的和要求。离休干部李芳五同志是我校首批聘任 8 名兼职组织员之一,他在担任数学系兼职组织员时,工作认真负责,不顾年老体弱,经常利用晚上 8 点至 10 点参加党章学习小组活动,帮助青年成长,他的言行品德受到同学们的敬仰。艺术系兼职组织员离休干部刘宗章同志通。过问卷测试方式,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基本理论的认识,然后针对问题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达到了尸定的,学习目的和效果。退休干部王汉然同志担任生物系 99 级兼职组织员,定期组织学习讨论,每次都作好充分准备,在他的努力下, 99 级 150 名学生中有 50 名学生打入党报告,其中 7 人加入党组织。王汉然同志生病住院还心系学生,十六大闭幕后马上托人购买 52 本十六大文件汇编送给他联系过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同学们称他为父辈式好老师,终身不忘他的教诲,在他住院期间,先后有 100 多人次学生前去探望。
除组织党的知识学习外,老同志在指导青年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也颇有成效,如哲学系兼职组织员商孝才教授担任四年研究生辅导员,在第二课堂精心组织研究生学习、交流。同学们说,第二课堂的学习集思广益,深化了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理论上的收获促进了政治上的成熟,哲学系研究生支部每年都发展 6 至 7 名积极分子入党。
2 、开展谈心活动,重点联系积极分子,做好培养考察工作。与入党积极分子以交心的方式开展谈心活动,能了解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提高思想素养,这是一项贯穿始终必'不'可少的培养考察工作。离休干部杨绍钟同志担任化学系兼职组,织员,自接受任务的那天起,她与联系的 5 名积极分子交朋友,建友谊,从陌生到熟悉,到相互信任,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由于她的辛苦付出,有 4 名同学入党。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她还进行跟踪调查。同学们说,在我们目中,她是一位可亲、可敬、可爱的师长、朋友,更是一位能让我们敞开胸怀吐露心声的忘年交朋友┄┄。
在离休干部王亚朴同志家里经常出现另一道风景, 4 个生物系的大学生围坐在老人身旁, 向他汇报思想、学习情况,互相交流。李国蓉同学说,与其说王亚朴是位对晚辈谆谆教导的长者,不如说是可以促膝谈心的密友。三年的交流,同学们从王亚朴身上看到了他丰富的革命阅历、优秀品质和高风亮节,在他们眼里,王亚朴犹如一支明亮的火炬,照耀着青年人前进的路程。
3 、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老同志和学生一起参观有教育意义的展览会,组织读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参加党课专题讲座等。商学院兼职组织员除负责辅导学生学习外,还带领他们参观“一大”会址、宋庆龄陵园、周公馆等教育基地,和学生新党员一起前往南湖举行宣誓活动。
4 、做入党积极分子的介绍人。积极分子与兼职组织员彼此间取得信任和了解,纷纷邀请兼职组织员做入党介绍人。从 93 年起兼职组织员重点联系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有 700 多人,其中 150 多人已入党,经兼职组织员介绍入党的有 70 多人。经济系一些学生党员毕业后,对兼职组织员时俊明同志的评价是:她从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是位“严师慈母型的老师”。
5 、协助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兼职组织员向学生支部传授支部工作经验,以及党员发展工作程序等。如兼职组织员徐惠安同志发现某学院的学生党支部在 1 个多小时内就审批 8 个同学入党的情况,她看到过于草率的审批大会问题的严重性,及时找学生支部书记谈心,严肃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且及时向该院党委汇报,引起院党委的高度重视,并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采取整改措施,收到较好效果。
二、离退休干部老教授在教学领域中充分发挥知识优势,帮助青年教师、青年学生成才发挥离退休老干部、老教授的专业特长,帮助和指导青年学生和教师的成长,这是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特色。
l 、建立督导机制。一支 37 人的教学督导队伍, 90 %以是离退休老教授、老干部,分布在各个院系,他们深入教学第一线、抽查教案、学生作业和试卷,帮助任课教师改进教风。科学学院聘请的曹汉民和黄祥辉两位教学督导,经常课后与督导对象交谈,进行中肯的分析和评估,有的放矢地提高教学效果。物理系聘请的陈家森教授、张希增副教授在科研方面加强督导,辅导青年教师编写实验讲义、教学讲义。商学院周茹燕教授等专门负责帮助审查教案,扎扎实实,细润无声。凡 35 岁以下青年教师都是被“督导”的对象,课后进行点评。有位教师讲“我在大学教了近 10 年的书,还没有人关心我上课的情况如何,这项活动对我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督导活动的开展,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 、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组织青年教师听课、交 流,开展教学大赛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少学院请相关退休教授为新上岗的青年教师作科研和教学方面的指导,如地理系的一名博士后出站后,承担本科教学,学院请有专业特长的退休教师深入课堂听课,课后给予细致的指导,同时广泛听取同学意见,将信息反馈给任课教师,取得较好的效果。
3 、采用“双盲制”形式开展研究生论文评审。我校的资环学院关工委分会从 1998 年就开展这项活动,每年在论文答辩前由离休干部何越教、退休教师黄锡荃等 30 名离退休老教授、老同志对百余名研究生论文 ( 将研究生和导师的名字都隐去 ) 进行评审,每年有 10 %的论文经修改后,才能答辩,大大提高了研究生毕业论文评审的公正性和论文质量。
4 、配合校团委和有关院系开展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活动。按照“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发展为主题”的人才培养理念,我校于 2002 年 6 月在 22 个院系开展人生导航工作。现有200 多名导师,其中有近一半离退休老教授、老干部担任导师,有 300 多名学生接受人生导航。人生导航是通过知识传授和实践锻炼并重的方式,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价值取向、职业规划、社交技能、协调能力、管理知识、心理素质、品质意志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阶梯式的塑造、培养和熏陶,帮助其进行正确的职业设计、人生规划。商学院有 6 名、离退休教,师和 2 名在职教师担任导师,有 8 名学生接受人生导航。其中退休教师时俊明同志指导的 2 名 02 级本科生对担任社会工作、参加党校学习等方面有想法,经过时俊明同志多次的谈心、帮助,对学生有很大启发,他们摆正了学习和社会工作之间的关系,主动承担工作,愉快地参加了。党校的学习。
三、为经济困难的青年学生排忧解难我校关工委和许多老同志不仅在思想、学习上给青年学生无比的关爱,而且尽自己所能为经济困难的青年学生给予热情的关心和帮助,涌现了一件件感人的事迹。早在 1993 年,离休干部孙谷兰同志将父母 6.8 万元的遗产全部捐献给江苏武进漕桥中学设立《孙有先奖学金》,.支援家乡的教育,事业。离休干部林冷雪同志是一位 80 多岁的孤老,她平时生活节俭,当她从上海卫视节目中得知复旦大学丁剑同学患白血病后,她主动联系,在短短的 2 个月内共捐助该生 5000 元, 以后每月资助 300 元,直到他康复走上工作岗位。 1999 年离休干部周子东同志看到《青年报》刊登《 17 岁的女中专生想打工》的报道后,他捐赠 2000 元为该生交纳了一个学期的学费。离休干部王亚朴同志每年拿出 600 元资助安徽外来妹董献芹同学,直到她大学毕业。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60 周年时,他获得了 4000 元补贴费,他将 2000 元捐给百色地区支助贫困学生,另 2000 元捐给学校关工委作工作基金。 1996 年凌小妹同志自愿资助教育系 94 级包小红同学,每学期资助该生 500 元,共资助 2000 元。
1995 年校关工委副主任、离休干部严凤霞同志和“关工委”的同志前往校内产业部门和一些单位筹措资金。被她的一片赤诚所感动,“关工委”共募得 16000 多元 ( 而严凤霞同志自己拿出了 500 元 ) ,建立关工委工作基金,用于帮助经济困难的青年学生。由常玉、梁镜清等老同志的帮助,引入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基金, 5 年内,每年获资人民币 5 万元,每年资助 50 名贫困学生。由化学系宗巍教授引入上海奉贤正泰化工厂资金,几年来,由该厂共出资 48000 元,用于资助该系 98 级 19 。位品学兼优贫困的学生。 2000 年接受日本进步团体“春之会。”提供近 3 万元,资助 30 余名品学兼优经济困难的学生。
我校关工委所取得的成绩,是和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老干部、老教授二老同志们的热情参与分不开的。特别是老同志心中装着下一代,不辞辛劳夕,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用爱心培育,为党的事业奉献着无私的爱,他们正是用自己扎扎实实的行动,在离退休后继续谱写着新的篇章。
上一篇: 积极开展“爱心工程杯”结对共建忘年交活动
下一篇: 上海市第六中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